孙晓霞
摘要: 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以生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过程。针对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教育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各高校中推广。目前全国各高校以各种形式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说,既是就业形势的需要,又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但刚刚起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似乎进入了一段瓶颈时期。如何让这个“舶来品”真正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扎根,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近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同很多高等院校一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目前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指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中西方社会价值、社会体制,以及择业环境的不同①,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引用西方的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总感到矛盾重重,力不从心。本土化理论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教材的编写和测量工具的应用等基本教育工具的本土化,自然导致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专业力量不足,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迫于实施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指示,即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公共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学校在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上课的老师以学生工作者兼职为主,甚至有的老师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相关专业的培训。有的只是在原有的就业指导课中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指导。另外,有的学校还出现了教师孤军作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是新生学科,上上下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导致人、财、物迟迟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更没有听说过。从他们填报高考志愿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高三之前没有为填报哪所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做出任何行动,生涯决策方式以听从父母、朋友、老师的意见为主,很少有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因此,加强学生的规划意识尤为重要。
2.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性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积极渴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生涯准备性很高;而有的学生还根本不愿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生涯准备性较低。有的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但是学习的主动性差,有的学生则积极响应,但不得法。目前,很多高校常使用“大锅饭式”的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3.进行自我与环境探索的行动自主性不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自我发展。但是,在一项本科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中显示,“常常会通过互联网了解就业信息”的选项,选择完全符合的仅占11.7%,不符合的占44.1%;在“会主动锻炼自己以培养社交能力”的选项中,完全符合只占了22%。②因此,在进行自我与环境探索的实践环节,最好有一只推手,督促学生行动起来。
二、以生为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
(一)从大学生活入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对于职业生涯,学生更关注眼前的大学生活;相对于未来是否幸福,学生更关注现在是否幸福;相对于大道理,学生更喜欢小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身边事,从规划大学生活开始。2010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中第一单元觉知与承诺部分由“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两方面内容4学时构成。在“你对本课程哪些内容印象深刻”的调查选项中,有43.2%的学生选择了“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这一内容。
另外,在班主任的工作职能中增加职业生涯指导的相关内容。班主任老师有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学习计划,并督促其行动的责任。
(二)从学生需求出发,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大一上学期开设《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新生刚到学校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也充满了幻想。在这个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价值观最合适不过。帮助学生解决在大学“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需要。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理清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关系,从最为现实的角度讲解规划的意义,鼓励学生从大学生活开始做起,让学生树立追求职业目标的信心。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让学生建立自主规划意识,掌握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步骤及方法。
2.大一下学期与大二上学期,参与自主学习和体验工作环境的实践活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生活趋于稳定,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时,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时,也一定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因此,学院除了有丰富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外,还利用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训的机会,安排学生一个月左右时间在企业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亲身体验未来工作可能的环境和内容。另外,为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面的咨询需求,目前学院共培养了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7名,职业指导师14名,助理职业指导师6名,他们分别在各自的院系部门负责职业指导的辅导工作。
在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了解工作环境。
3.大二下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大三上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将真正走入职场,开始就业实习生活,与此同时学生还面临出国、升学、创业等方向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为职业生涯做最后的准备,既紧张又兴奋。《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指导学生分析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借此帮助学生做最后的职业方向选择,同时为笔试、面试做必要的准备,还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这一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标是面临多种抉择,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给予学生具体实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大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期,辅导员、班主任及各院系部门的职业指导老师承担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辅导任务。
学院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以大学生活规划为基点,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规划意识的排斥和目标意识的淡薄问题,尤其是分阶段全程实施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性不强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未来三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想
(一)进一步扩充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全程跟踪的研究机制,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将典型的实践活动更加系统地进行规划并做细致的统筹安排,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三)丰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辅导形式,从以“大锅饭”为主的辅导,逐渐增加如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更为个性化的辅导形式。
注释:
①张玉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出国与就业,2010.12:59-60.
②童卫丰,朱慧.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7(7):100-103.
参考文献:
[1]张玉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问题的探讨.出国与就业,2010,12:59-60.
[2]童卫丰,朱慧.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7(7):100-103.
[3]张洁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化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