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状元和民国言情作家

2012-04-29 00:44王吴军
文史春秋 2012年7期
关键词:丛报慈禧太后状元

王吴军

历史上的末代状元是清朝光绪甲辰恩科(1904年)的刘春霖。刘春霖之所以被称为“末代状元”,是因为他考中状元后不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所以,他仅被派过一次云南的差使。

起初,刘春霖参加光绪甲辰的恩科考试时,光绪皇帝已被幽居在了瀛台。考试之后,主考官把选出来的前几名考生的卷子进呈慈禧太后观看。看到进呈的10本卷子中的第一本的考生名字是朱汝珍,此时的慈禧太后早已把光绪皇帝宠爱的珍妃看成眼中钉,所以,慈禧太后看到朱汝珍名字中有一个“珍”字,就很不高兴。于是,慈禧太后就把刘春霖选拔为这次考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慈禧太后对主考官说,如今连年干旱,还是祈求上苍,早降甘霖吧!慈禧太后一言九鼎,谁也不敢违抗,所以,刘春霖便大魁天下,成为清朝最后一个廷试中的一甲第一名。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末代状元”。

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进入了民国时期,这时的刘春霖住在北京西城,作了一名寓公,因为毕竟是状元,刘春霖名尊位高,虽然以卖字度日,生活也过得颇为优裕。

当时,上海富商哈同作古后,特意礼请末代状元刘春霖点神主,以示隆重。

后来,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中的言情作家徐枕亚成了刘春霖家的东床快婿。

徐枕亚是江苏常熟人,民国初期,他就因为写了言情小说《玉梨魂》而成名。徐枕亚名觉,字枕亚,别号徐徐、泣珠生、东海三郎等,他10岁就能作诗填词,在校期间已写诗800多首,又试写短篇小说和杂文。1912年初,徐枕亚应周浩之聘,赴上海做了《民权报》的编辑。《玉梨魂》这部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并连载在《民权报》的文艺副刊上,一鸣惊人。很快,《玉梨魂》又出版了单行本,并前后重版三四十次,销量数十万多册,风行海内外,并被搬上了银幕,从而成为“鸳鸯蝴蝶派”影响最大的代表作品,也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极大的一部文言言情小说,徐枕亚也一跃成为了当时著名的言情作家。《民权报》被袁世凯政府强行停刊后,徐枕亚进入中华书局任编辑,编撰了《高等学生尺牍》。1914年,徐枕亚改任《小说丛报》主编,因《玉梨魂》备受欢迎,徐枕亚又将其改为日记体,取名《雪鸿泪史》,在《小说丛报》上连载,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玉梨魂》。此后,《玉梨魂》和《雪鸿泪史》二书并驾齐驱,久传不衰。后来,由于《小说丛报》社的内部人员发生了意见分歧,徐枕亚于1918年离开了《小说丛报》,自办清华书局,并创办了《小说季报》杂志。

徐枕亚的《玉梨魂》是一部言情小说,被视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它描述了一个凄美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玉梨魂》中的青年何梦霞,应校董秦石痴之聘,任教于石湖小学,课余又为远亲崔元礼之孙鹏郎授课。鹏郎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梨娘年轻守寡,对何梦霞万分感激。一日,梨娘在园中赏景,见书斋外新竖“梨花香冢”的小墓碑,不禁自感身世,潸然泪下。原来,这个花冢是梦霞惜花所筑。何梦霞和梨娘两人相见交谈,由相怜而相爱。不久,梦霞向梨娘求婚,并表示非梨娘不娶。梨娘不愿逾越寡妇守节礼教,又恐贻误梦霞,欲投河一死以谢知己,幸被鹏郎追回。后经梨娘劝说,公公作主,将小姑筠倩嫁与梦霞。何梦霞和筠倩两人勉强成婚,夫妻间感情淡漠,梨娘自悔又铸大错,忧虑成疾。时北方发生战事,梦霞因婚后郁郁寡欢,在秦石痴激励下投笔从戎。梨娘见筠倩力赞其行,愈益痛心,病笃身亡。临终的梨娘遗书梦霞、筠倩,筠倩方知寡嫂梨娘为己而死,深感其情,偕鹏郎亲赴战地找寻何梦霞,却遇到何梦霞住院养伤。何梦霞读了筠倩带来的梨娘临终写的信,始知梨娘的苦心,从此夫妻相互敬爱,言归于好。《玉梨魂》写得缱绻多情,连东南亚的读者也为之着迷,据说,鲁迅的母亲也甚爱《玉梨魂》。

刘春霖有个女儿读过了徐枕亚写的《玉梨魂》后,更是着了迷,她竟然想和才情洋溢的徐枕亚结成夫妻,因此,她不觉恹恹地生起病来。刘春霖闻知女儿忧思成病,觉得蹊跷,就要女儿直说心事。女儿没说什么,只是在枕头边取出一本《玉梨魂》递给父亲刘春霖看,眼里却流出泪来。老状元刘春霖从没读过《玉梨魂》这种书,他翻了几页,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不图世间还有如此才子。”刘春霖也喜欢上了徐枕亚的才华,于是,刘春霖立刻托人去找徐枕亚,替女儿说媒。

做末代状元家的女婿,一般人是不会推辞的,何况,当时的徐枕亚是单身一人,他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不久,徐枕亚便入赘刘府,成了末代状元刘春霖家的东床快婿。当时,徐枕亚已将近50岁,而刘春霖的女儿只有20多岁,不过,这对老夫少妻却非常恩爱,过得很幸福。

猜你喜欢
丛报慈禧太后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论《中国丛报》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状元饼
Painting the Buddha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京剧武生的机敏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京剧武生的机敏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三国演义》的译介——以《中国丛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