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之惑

2012-04-29 00:44纪越
中国机械 2012年7期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科技领域装备

纪越

“超英赶美”曾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喊出的口号,50多年过去了,眼下中国已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美国环球透视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19.8%,超过美国(19.4%)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而据中美两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值为2.97万亿美元,美国同期数据则为1.73万亿美元。那么,这些是否就意味着完成了既定目标,尽管用了50多年时间,但中国制造业毕竟“跨越”了西方发达国家耗费2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呢?

结论显然不会这么简单。请看另一组统计: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超过全球排名第2位到第20位的钢铁大国产量之和,而且,绝大部分的产量都由中国自己消耗了。2009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7.5%;而同期中国GDP为3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54万亿美元比重的8.7%。2010年,中国用电量达到4.19亿千瓦时,超过美国同期的4.15亿千瓦时,成为全球用电量最大的国家。显而易见,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没人能够否认中国经济以及装备制造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只不过,目前的这种增长方式到了必须进行根本性转变的时候了,而这种转变绝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或者是规划中。

遗憾的是,现实中,“跨越式发展”这样的用词,仍会在对装备制造领域强势企业的夸赞中被经常采用。只是,那其中所能包括的内涵并不能经得起推敲。一切可以靠投资解决的产能问题,更容易引发企业的兴奋与冲动,“跑马圈地”式的铺摊子模式随处可见,缺乏产业及技术背景下的跨行业投资司空见惯。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核心制造能力的普遍缺失,使技术“空心化”成为一种常态,而具备“自主集成能力”的托词则成为了这种缺失的遮羞布。就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也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患上了两种“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如果这种比喻是业内人士对产业内质的一种客观表达的话,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体质难道还不令人担心吗?

细致观察并不难发现,急功近利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主流价值观。资本也好,企业也好,即使是在科技领域无不如此。近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就八次空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现行科技领域发展思路,难以避免出现短期行为的倾向,进而使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被边缘化。而自上世纪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后,涉及产业层面的共性技术研究也遭受到极大的削弱。或许,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会是一种不错的解释,不过,企业的创新过程更关注实际应用是必然的,而没有基础性研究的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也摆脱不掉二流、三流的命运。装备制造业所患的两种“病”就是证明。而在这样背景下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如果还不能说是浪费的话,起码也是极不经济的。

显然,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结构性转型和升级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系支撑。

猜你喜欢
跨越式发展科技领域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科技领域:阳盛阴衰之探寻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
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
我国纳米科技领域论文数和专利量世界第一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