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玄奘一样冒死西行瓜州戈壁无人区穿越记

2012-04-29 00:44姚於
环球人文地理 2012年7期
关键词:骆驼刺塔尔寺瓜州

姚於

这是一条荒芜了千年的艰难道路——从甘肃省西部酒泉市瓜州县塔尔寺出发,一路向西穿越戈壁,最后抵达白墩子烽火台,全长100多公里,沿途尽是漫漫无边的空旷荒漠,自古以来鲜有人穿行。在一千多年前,就在这条根本不是路的路上,一心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冒死西行,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往“西天”。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描述这片戈壁:“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

2012年春夏之交,为了重溯这条已荒芜了千年的“路”,也为了领略戈壁无人区的绝色美景,我与队友们踏上了征程,追寻玄奘法师当年留下的脚印,感受他所遭遇的种种艰辛,体验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还没出发,装备就让我们伤透了脑筋:首先是戈壁地带紫外线太强,在旷野行走必须身着长衣长袖,但如此“全副武装”,就意味着行进时必须忍受“密不透风”的高温;再就是增加了防风沙设备,民谚说“出玉门,到瓜州,一个月刮了29天的风”——戈壁上大风常常裹挟着沙暴,刮走帐篷,无孔不入的沙子还会损坏相机。为了固定帐篷,我们只好带上比平时多出一倍的地钉,还给相机裹上厚厚的防水罩,以避风沙……就这样,行装的重量陡然增加了不少。

1、骆驼刺如缝衣针一根根扎进裤管,让人疼痛无比,好不容易从一片密集的骆驼刺中钻出来,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片……

当我们一行人抵达出发点——瓜州戈壁旁的塔尔寺的时候,才知道这里居然有着中国罕见的万人坑群。

放眼戈壁,满目一片苍茫,大地上布满了一寸宽的裂纹,远看像蚂蚁,近看像蝇蛆,加上盐碱呈现的那种刺眼的白色,给人一种巨大的苦涩感。我们踩着戈壁上的碎石行进了数公里后,道路的右侧就出现了几个高低错落的土堆,有队友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塔尔寺到了”。

这就是瓜州戈壁中的著名塔群——塔尔寺。我从史书上曾经读到,这片戈壁记录了唐代瓜州城的血泪史:从汉代起,瓜州一直都是极为繁荣的河西城市,但到了唐代被吐蕃占领后,就屡遭血光之灾,发生过无数次屠杀。当地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说,在塔尔寺周边的地下,有好几处“万人坑”,当巨大的风沙把表层的沙子刮走后,一排排层层垒叠的人骨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经考证后发现,其中有很多骨骸被捆绑着手足,是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后才埋入沙坑的。

遗址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留下的建筑痕迹:高僧大德的圆寂塔、诵经殿堂、藏经楼和僧侣居室……在正午刺眼的阳光照射下,远处祁连山上经年覆盖的白雪已无法看清,只有眼前这片遗址还矗立在风中,显得肃穆而荒凉。

当地人说,塔尔寺因修建于唐开元年间,所以又名“开元寺”,元朝时因为朝廷崇信密宗,才改名为“塔尔寺”。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俄国文化强盗曾光顾此地,掠走大量经卷和字画。尽管如今塔尔寺已成废墟,但实际上它曾规模庞大,香火极盛。初唐时,这里留下了独孤达、李昌、薛仁贵等名人的足迹,但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当年,年仅29岁的玄奘离开长安两个月后到达瓜州,在塔尔寺讲经,为亡灵超度了近一个月,并补足了装备——包括那匹在小说里被描写成“白龙马”的枣红瘦马,才得以穿越戈壁,走向他心目中的“西天”。

现在,此处还明确地标记着玄奘法师出城时的具体位置。为了缅怀这位大师,我们专程折道去那里拜祭,不过,此行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草木皆兵”——戈壁滩及寺庙周围,全都长满了骆驼刺,行走其中,骆驼刺如缝衣针一根根扎进裤管,让人疼痛无比,好不容易从一片密集的骆驼刺中钻出来,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片……

2、突然,前面的队友猛地停下脚步,做了个停止的手势,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在距我们一米远处,一条尖头毒蛇正对着我们吐信子。

离开塔尔寺,我们一行人在戈壁上走向远方的“魔鬼城”。出发前,我们再次把相机防水罩特地加裹了一层,因为这里的细沙在狂风的裹挟下,不仅能像刀子般雕刻出雅丹地貌,还能吹进相机的每一个细隙,让相机报废。

领队老王还专门为我们准备了一件T恤,上面印着《般若心经》。他开玩笑说,这是为了抵御魔鬼用的,因为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在穿越这片戈壁时认为自己遇到了鬼怪,希望能靠念《般若心经》来驱魔——古代瓜州人深入荒漠,都会携带一本《般若心经》。

但玄奘还不是第一个遭遇这个“魔鬼”的人。玄奘的前辈,东晋的法显和尚也曾被这片戈壁吓得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这当然是古人的迷信,他们所称的这个所谓的“魔鬼”,其实就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俗称“人头疙瘩”,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因风的磨蚀作用而形成。由于小山包的下部遭受的剥蚀作用往往较强,并逐渐形成内凹的形态,这些陡壁外观便如同神话中的城堡,有了“魔鬼城”之称。

此时,戈壁上风沙四起,即使我裹着阿拉伯方巾,耳朵鼻孔里也灌满了细沙。在一步步深入戈壁的过程中,我们果然听到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描写的“魔鬼的呼唤”——其实,这都是雅丹地貌在作怪,因为雅丹地貌形成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极大,常在30℃~40℃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得外露的岩石崩裂并发出声响,最终形成了这如同鬼怪一般的叫声。

3个小时后,队伍终于越过魔鬼城,队伍在一片沙漠绿洲里停下来休息,树林被阳光折射得有些失真,满眼竟是晶莹的绿色。大家吃着面饼与牛肉干,缓解着30公里徒步旅程所产生的劳累。不过,这样的幸福很短暂,我们接下来就要穿越32公里的盐碱地了。

盐碱地很硬,比在沙土上好走。初入时,我们一直依靠GPS在前方缓慢开路,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方向上面,根本没察觉到暗藏在骆驼刺下面的危险。突然,走在前面的队友戴玉岭猛地停下脚步,做了个停止的手势,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在距我们一米远处,一条尖头毒蛇正对着我们吐信子。

向导告诉我们,圆头的蛇还好,但遭遇到尖头的蛇,就一定要小心了,最好别去惹它,曾经有人被其咬伤后昏迷至死,尸体数月后才被发现。于是,我们几人只得在毒蛇边绕圈走过去,我心中还盼望那条毒蛇能读懂我的眼神,明白我很尊重它在戈壁中的霸主地位。庆幸的是,蛇似乎也读懂了我们,没有袭来,慢慢钻进了草丛,消失得无影无踪。

3、待风沙尘埃落定后,后面的人才猛然发现四周一片空寂,一切活动的物体都静静隐去。想到传言中的戈壁狼群,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没有料到的是,从2号营地前往3号营地——汉代六工城的路上,整支队伍竟然迷路了。

两个营地相隔30多公里,由于频繁使用GPS太耗电,我们决定仅由前方队员使用一台,其他人随行。但就在我们穿越祁连山的一支余脉时,稀稀拉拉的队伍拉得太长,被突如其来的风沙钻了空子,待风沙尘埃落定后,后面的人才回过神来,猛然发现四周一片空寂,一切活动的物体都静静隐去,满目皆是碎石的道路上,只剩下被夕阳拉得长长的影子。我们身旁是无数小山丘,双脚不辨东西南北,这不禁让人打了个寒噤,呆立半晌。

此时,我总算体验到了什么叫手忙脚乱。在发现手中的对讲机被山谷阻断信号后,我们不由自主地朝着想象中的方向跑去,心中盼望着再跑几步,可爱的六工城营地就会从地平线上跃然而出。可是,直到我们几个人跑得疲惫不堪,坐在土坡上喘气,这个想象也没能变为现实。

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沉下去,恐惧如潮水般一阵阵袭上心头,想到传言中的戈壁狼群,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此时有队友提议,或许登上旁边最高的那个山丘,信号可以发射出去,于是我与老戴留下部分队员照看行装,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登上了山丘。

就在登上山丘顶的一刹那,我们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神秘的建筑群,其墙壁鲜红,从建筑结构来看,那应该是一片庙宇。在与留守队员通报后,大家决定走近一探究竟——待我们迈着疲惫的步伐接近,结果发现那确实是一大片庙宇,有多座神殿与神龛,供奉着不同的神像和牌位,有的崭新,有的则破旧不堪……

这时,突然听见老戴一声大喊:“看到六工城了!”我赶忙走去,果然,只见大约在10公里处(最后确定为12公里)有一片绿洲,六工城的影子在绿洲后若隐若现——那一刻,一种重返人间的狂喜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后来才知道,我们经过的那座山叫截山,又称“小火焰山”,属祁连山的余脉。古时商旅往来,常有人在其中迷路后失踪。到南北朝时期,当地人请了一位高人来指点当地的风水,高人称山中盘有9条妖龙,必须建9座庙宇供奉山神,以镇压住它们,并指点了9个龙头的位置。于是,当地百姓便捐资修建了这片庙宇,一时间香火极盛。但随着岁月流逝,风沙逐渐淹没了道路,庙宇也因为交通不便而逐渐被遗忘,只有少数老人才知道去路。曾经有不少人兴冲冲而来,想进去看看这些庙宇,可都因找不到路败兴而归。而我们居然误打误撞找到了,也算是缘分,说不定是山神在为我们指路……

4、在六工城遗址上,能看到散落有各种陶片、瓷片,城周围还有许多弃耕的地面,其间渠道、田埂的遗迹依稀可辨,可见当年繁庶兴盛的田园景象。

在六工城营地,我们吃到了几天来最可口的饭菜——实际上也就是装着两块羊排的羊肉汤,外加炒白菜,还有一个苹果。狼吞虎咽地吃完,似乎体力又恢复了许多,于是大家到这座千年古城中去散步。

六工城是一座始建于汉代的边塞重镇,据考证,汉代这里叫“昆仑障”,到了曹魏时期,则成了宜禾县治所。现存的古城有大小两座城池,均保存较为完好。漫步在城内,能看到散落有各种陶片、瓷片,城周围还有许多弃耕的地面,平坦空阔,其间渠道、田埂的遗迹依稀可辨,可以想见当年繁庶兴盛的田园景象。

更让人兴奋的是,站在城墙上,还能遥望到一个风车王国——瓜州国家风电场。

古人说,瓜州的风是魔鬼的兵器,无坚不摧。在瓜州的历史上,记载最多、最详实的资料就是风的故事。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刮7级以上的大风,从唐代至今的1200年间,这里共有37座城池被风沙埋压,变成了废墟。

而现代人则解释,这里是与北美风库、北欧风库、极地风库齐名的“世界风库”,从地形上说,这片戈壁与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阿尔金山山脉以及疏勒河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状”地形,形成气流“狭管效应”——为了不浪费这样的资源,现代人在这里建起风车王国,将疯狂的大风转化成了无尽的电能。

风电场的旁边是疏勒河。“疏勒”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国,含有“水浊”之意。疏勒河是中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这条起源于祁连山冰川的河流,当年是玄奘穿越戈壁时的救命河,而现在也为我们提供保障——将我们身上一周来的沙尘、泥土洗净。渡疏勒河时,正午的太阳正烤着大地,戈壁中升起了一团黏糊糊的雾气。此时在冰冷的河水中泡泡,感觉简直如同神仙。

有的队员甚至从包里摸出一罐啤酒,放在水中冰镇后,边喝边讲故事:“据说当年玄奘偷渡出关后,在瓜州收了胡僧石槃陀为弟子,并带他夜渡疏勒河西去,谁知在过河后休息时,石槃陀突然拔出刀要杀玄奘,最终被玄奘劝服,原来他是害怕了,想回去。送走石槃陀,玄奘决心独自西行,开始了接下来的“独闯五烽”的历险与奇遇……”

我们的队领导,也是这条穿越线路的创始人曲向东,指了指远方的山脉神秘地说:“对了,你知道么,咱们渡过疏勒河之后马上就要到达终点白墩子,玄奘就曾在下面的水塘偷过水。”白墩子烽火台从东汉起,就是通往西域的要塞,玄奘当时因私自出关成了唐王朝的通缉犯,不敢去烽火台讨水,只好去墩子下的水塘偷水,谁知被守边将士发现,玄奘长叹一声,以为自己要死了,却不料那群士兵竟然都是佛教徒,将他奉为上宾……

猜你喜欢
骆驼刺塔尔寺瓜州
骆驼刺开花
塔尔寺
塔尔寺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有勇气的骆驼刺
塔尔寺和金银滩
玫瑰花还是骆驼刺
踏浪青海湖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