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发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计算机学科已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计算机学科教材设置的不合理性,与社会需求不能接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等考试完后所学的知识也都“还”给老师。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作者结合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计算机高中教学实施方案
作为一名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从教几年来已经送走大批的高中毕业生,但是学生在考入大学后选择计算机专业的人数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高中根本没有学到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我分析主要原因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杂而不精,与实践中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标准相脱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这样的困境呢?
一、对计算机学科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计算机人才应该是相当紧俏,但是大批高中生却在考入大学后不愿意选择计算机专业,据大批学生反馈所知,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所学的东西与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衔接上,导致毕业后难以觅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形成一种尴尬的处境。那么作为一个高中计算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考虑这样的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实训性和针对性,立足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计算机学科的合理课程体系
建立计算机学科的合理课程体系应该从专业素质和技能模块等两个方面来入手。“素质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潜力。“技能模块化”培养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设置由“素质课程”、“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教师还可以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课程,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然后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把需要的知识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及时掌握本课程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将来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教学中,提高教学和实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需要。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专业特点和必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说与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有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帮助学生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学习这一门课究竟对我们有哪些帮助或是有益之处?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就业存在何种必然的联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社会意义,把自己的学习和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紧迫感,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21世纪被喻为信息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作为最为基本最为普遍的信息处理工具,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我们应当从目前的社会形势、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就业需要等方面着眼,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信息,使他们对学好计算机课程的需要性和紧迫性上升到一定的认识水平,在思想上重视计算机课,让他们抛弃只是为了混个及格而来上计算机课、来学计算机的思想。
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就比较薄弱,当他们走向大学遇到新的问题时,没有了像高中教师这般悉心的指导,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所以一旦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难免会有放弃的念头和想法。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探究性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一方面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可以得到启发,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丰富社会知识,提高业务实践和社会活动能力。教师要不断总结和改进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这才是高中计算机学科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