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钧
积水成渊,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江海“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颗颗爱心彰显新时期广东精神
6月30日,这是一个普通但不寻常的日子,这是广东的“扶贫济困日”。
“广东扶贫济困日”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倡导并首先提议设立的。2010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确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
当年,汪洋书记目睹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他心系全省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率先提议在全省开展“帮扶活动日”以及依法设立“扶贫济困日”活动,使活动做到“常流水、不断线”。2010年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提出:“全省要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鼓励对口帮扶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深入贫困地区,献爱心,搞帮扶”。
一晃两年过去了,“广东扶贫济困日”已经成功打造为一个政府主导、各方支持、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扶贫济困爱心平台,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全省的扶贫开发事业。截至2011年底,全省被帮扶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6111元,已有近32万户、137万人摆脱了贫困,脱贫率超过85%,扶贫济困成果惠及百万群众。
大爱广东企业担责
在第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上,来自广东各地的企业与个人纷纷认捐,认捐数额排前十的名单中,房地产企业名列前三。其中,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与执行董事杨惠妍共同认捐1亿元善款,恒大集团认捐3.5亿元(分10年),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认捐8500万元(分5年)。
名列前十的认捐名单还包括:宜华企业(集团)认捐3000万元,美的集团认捐3000万元,旭日慈善基金认捐1500万元,广东省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认捐1300万元,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认捐1300万元,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认捐1300万元,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认捐1300万元。
这些企业都是连续三年积极参与广东的扶贫济困活动了。
作为一直积极参与省市慈善事业的企业,广州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捐款200万元。广汽本田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公民,其存在的价值不仅是创造经济效益,也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去年,作为广汽本田捐赠款项的帮扶对象之一,梅州兴宁双下村已让85户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同时,通过修建村办公楼、文化广场、体育广场以及整修小学、兴修水利、铺设水泥村道等工程,双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广东的各级国企,也争先恐后加入了扶贫济困的行列,肩负河源新市区建设重任的广东华怡集团有限公司(原河源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帮助龙川县车田镇鹤輋村兴建水利工程,出资改造了龙川县岩镇锡塘村原来的小水电站等。另外,该集团利用自身青梅种植加工项目及金丰园辣椒种植基地,鼓励源城区源南镇农户种植经济作物,为农户联系销路、保价收购,增加农户的收入,解决农户生产生活问题。
“参与扶贫济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谈起企业参加扶贫济困的感受时,广东华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赵武泉说,这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价值理念的真诚体现。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社会细胞。我们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以微薄之力回馈社会。
广东的民营企业在扶贫济困中,更是一马当先,不甘人后。其中广东恒大集团以捐款到账9000万元排在首位。多年来,恒大集团在公益慈善事业投入上已经趋向常态化、机制化。除了在突发灾害中赈灾捐款一马当先外,恒大更多地将工作重心转向探索扶贫济困新模式、建立规范化运作的公益基金制度等多个领域,并更加重视通过多方协作去推动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和实际效果。2011年5月,恒大集团投入2.45亿元支持广州北部山区建设,在增城正果镇计划建设正果特色街、卫生院、影剧院、安置房等建设工程,通过商业、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完善,形成产业带动经济、城镇拉动农村、农村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构建起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成为31个贫困村、4969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扶贫济困是企业最好的名片,企业要实现更强更大,离不开慈善精神,慈善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广东的企业家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通过先富帮后富,在社会营造大爱无疆、共建和谐的良好风尚,才能实现“幸福广东”。
大爱广东人人有责
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表示,我省自2010年6月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以来,全省已筹集社会各界认捐金额超过62亿元,主要用于我省340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战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2011年度我省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6111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彰显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的活动主题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在全社会倡导“贵在参与、奉献爱心”的精神。
大爱见真情,广东的每一位普通市民,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日行一善,做力所能及的善事,真诚不求回报。
6月3日,广州3岁女童琪琪悬挂4楼阳台,一名黄衣男子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获救后悄然离去。路人将这段视频发布到微博,引发众多网友转发。随后几天,黄衣男子成了全城“通缉”目标。这位被网友称为“托举哥”的黄衣男子后来终于被找到,他叫周冲,湖北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人,23岁。
广东省副省长刘昆表示,“今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重在广泛发动,重在积极参与,重在创新方式,努力扩大活动范围、壮大参与力量,不断增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实效性和号召力。”
广东的大学生们也义不容辞加入了这个行列,深入基层、团结协作,开展助老助残、扶孤济困等公益活动,并通过活动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共建和谐社会。
广东海洋大学阳山扶贫志愿服务队抵达清远市阳山县,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扶贫志愿活动。这次活动以“扶贫促开发,海大暖阳心”为主题。团队正式向社会各界发表《爱心倡议书》,倡议书向人们介绍了水槽村里贫困的状况,并希望各界热心人士能向村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随后,团队陆续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团队深入清远阳山县小江镇水槽村,把团队购买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包括生活用品、衣物、书柜、文具和书籍等送给村民和水槽苗圃希望小学的师生们,并邀请了医生给村民们进行义诊。
“社会各界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被扶助的对象,一方面要相信党,依靠政府,更重要的是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不能等、靠、要。”水槽村村民乐伯激动地对记者说,通过各级部门的扶持,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变。
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首家免费技工学校——广东国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已在清远市启动。该校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贫困学生。这所学校的建设、运营由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捐助。贫困学生在校的学习、吃住费用全免。
更多形式的扶贫济困,不断在创新。今年的活动更加强调创新捐赠方式,通过制定和公布帮扶项目,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开展定点定向认捐、认建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将举办多种形式的爱心捐赠、公益慈善活动,如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一元捐”活动,团委组织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开展募捐活动,开展乡贤回报家乡的“春晖行动”等。
封开县莲都镇云塘村56岁的贫困户李定桂家最近多了一个从城里来的“亲戚”——肇庆市某局党员干部梁峰。前不久,这位素未谋面的“亲戚”自备口粮肉菜来到李定桂家,热情地与李定桂一家吃了一餐饭,并详细了解了李家的家庭情况和贫困原因,与李定桂商讨脱贫大计。
“同商、同吃、同建”是肇庆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创新,简称“新三同”,由结对帮扶干部自带口粮肉菜,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到农户家中体验生活,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创新做法,旨在让贫困户与挂钩党员干部通过“认亲”加深沟通与联系,从而使扶贫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不再流于形式。
大爱广东永无止境
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捐助扶贫……广东的扶贫济困形式,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2012年2月,广东省向社会公开征集扶贫的新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郁南县设立“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金融扶贫基金,向全县共4497户贫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户可申请1万元的贷款,拉开金融扶贫向全县贫困户全覆盖的大幕。据介绍,这种向区域内所有贫困户整体授信的金融扶贫模式在全国尚属首次。此项“双到”金融扶贫基金专门为贫困户“量身定做”。
广东旅游扶贫工作走出了传统的偏重扶贫资金支持的误区,将资金支持、市场支持、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持形式结合起来开展,多管齐下,多种形式开展“旅游扶贫”,取得投入少、见效快、返贫率低的扶贫效果。随着广东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旅游扶贫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凸显,对全省旅游扶贫项目的资金需求力度也越来越大.
广东旅游扶贫走出了一条新大道,通过扶贫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整合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广东在省域立体化旅游扶贫工程实践过程中,没有以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扶持性投入转化为股权的形式介入景区管理,而是根据各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项目的特色、原有基础、开发主体、招商引资情况等,因地制宜,采取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区或村委会管理,县旅游局进行前期管理或委托管理,地方镇政府管理等四种不同的具体运作方式。
今年广东省将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弘扬“贵在参与、奉献爱心”的精神,提倡“一份捐赠,一份爱心”的理念,积极发动广大群众、企业家、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公益慈善团体等参与活动。特别是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启动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公益慈善项目,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积极性,不断壮大扶贫济困活动的参与范围和力量,打造活动品牌和亮点。
为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广东省提出“要让社会组织充分参与扶贫济困”的建议。社会组织可开展一系列实地扶贫考察、访贫慰问、公益慈善等活动;资助项目可选择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开展医疗救助、助学活动以及资助福利机构建设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定向捐赠。
在广东扶贫济困中,有的地方搞产业扶贫,有的地方搞“扶大户,带农户”,有的部门搞水利扶贫,有的部门搞技能培训扶贫,方式是多样化的,效果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是要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避免贫困的固化,并拓宽教育和就业渠道,使农民子弟获得更为宽阔的、向上流通的渠道。
改变“穷广东”难题,以农村新变革的优异成绩交出一份“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答卷,这是广东的重任,,也是广东全体人民的美好愿望。
大爱广东,一路前行,永无止境。
· 新闻深读 ·
第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正式启动
6月30日,第三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今年活动的主题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林木声,副省长雷于蓝、刘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容根,省政府副秘书长颜学亮,民政厅厅长刘洪,以及捐款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各界代表15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雷于蓝主持。
汪洋宣布“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正式启动”,并与欧广源、黄龙云等同时拉动启动杆。在启动仪式上,汪洋等省领导现场带头捐款。
李容根宣读了《关于2011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和广东扶贫济困优秀团队(项目)获得者的通报》。出席启动仪式的省领导为2011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和广东扶贫济困优秀团队(项目)获得者代表颁奖,并现场进行捐款。
刘昆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发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倡议。他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2011年底全省被帮扶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6111元,已有近32万户、137万人摆脱贫困,脱贫率超过85%。今年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三年目标的决胜之年。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的善款重点用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其中省级募集资金继续用于资助我省高寒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6万户、30万人整村搬迁安置,以及贫困老区村搬迁集中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全省孤残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同时今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重在广泛发动,重在积极参与,重在创新方式,努力扩大活动范围、壮大参与力量,不断增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实效性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