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2-04-29 18:57:33蒋丽丽
考试周刊 2012年79期
关键词:铅笔应用题解题

蒋丽丽

摘要: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应用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应该加强多种形式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和正确的指导,活跃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想象思维抽象思维基本训练

小学数学应用题绝大多数取材于实际生活,但大量的概念和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想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抽象思维有待于在学习和感受经验中去发展提高。因此,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会在理解题意,数量间的关系等方面产生障碍。所以,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针对上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应用题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应用题的内容一般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但应用题中的一些语言同日常用语往往有差别。对于这种形式,教师应尽量用日常语言代替。要实现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模型、插图等创设情境。在概括常见的数量关系时,一些数量名称,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行程中问题中路程和速度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甲地和乙地相距70千米,小明3分钟走240米,一辆汽车0.6小时走24千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都叫做“路程”。“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明每分钟走80米”等,每个单位时间内(时分等)行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语言同生活用语的相互沟通,让学生对数学语言加深认识,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正确地理解题意铺平道路。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具体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既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

二、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应用题都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却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抽象程度越高,学生就越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从易入手,逐步分解,层层逼近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数量关系时,最好不要由教师教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学习逐步掌握,这就比较符合认识规律。另外,可以让小学生在数一数演示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选通过分东西的两种方法认识除法,可以设计如下应用题。

第一种分法:有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只?

第二种分法:有8支铅笔,每个小朋友分2支铅笔,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教学过程中,找学生表演实际分一分。第一种分法,一个学生给两个同学分铅笔,每次拿2支,各分1支直到分完,数一数,每人分得几支。第二种分法,一个学生拿8支铅笔分发,给第一个同学2支,给第二个同学2支……直到分完,数一数多少人分到铅笔。这样教学,学生对除法意义的领会就会特别深刻,可以说是终生难忘。

通过表演,小学生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在解决其他相关题目时,自己就能概括、理解数量间的关系了。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避免了教学中的照本宣科、模式化等,防止思维僵化,同时还主动权于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多种形式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既是应用题的训练,又是思维的训练。

应用题练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仅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应用题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帮助学生提高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掌握分析的方法,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下面举几个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形式。

1.在应用题的训练中,解答应用题是基本的,也是最多的,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实现。仅满足列式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思维过程和解题的灵活性。

2.变换方式的解答。例如,妈妈今年32岁,小明今年8岁,再过10年妈妈比小明大几岁?按照问题可以用妈妈过10年的岁数减小明过10年的岁数,也可按照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同一个数,差不变的规律,用妈妈今年的岁数减去小明今年的岁数,就是问题的答案。这样变换,解题过程就大大简化了。

这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题和思维能力,简化解题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审题,指导学生分析,转换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应在“审”字上下工夫。“画”和“读”是审题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画题的习惯,我采用如下方法。

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让学生先粗读,大概了解题目讲了些什么,已知什么和所求什么。

条件:计划做660套,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问题:剩下的服装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这一步是细读,认真读,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根据关键句找出数量关系和所求问题,画出线段图。教师再引导启发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所求知识有所感悟。让学生“换一双眼睛”看世界,“换一副脑子”想问题,变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小学应用题教学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小学生可知、可感的内容,增强了他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培养了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铅笔应用题解题
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飞扬的铅笔屑
学生天地(2019年31期)2019-08-25 08:54:24
三支铅笔
借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