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山区沙棘的造林要点

2012-04-29 00:44郭莹
新农民 2012年7期
关键词:生长习性沙棘

郭莹

[摘要] 我国宁夏南部山区属于干旱地区,不仅地形起伏大,而且水资源极为缺乏,水土资源流失情况十分严重。沙棘具有良好的耐旱、生长力顽强和固土防沙等优点,适宜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详细阐述了沙棘的造林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沙棘;生长习性;造林要点

一、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

1.处于中国半干旱黄土高原气候区向干旱风沙气候区的过渡区,地表形态崎岖

宁南山区处于半干旱黄土高原气候区向干旱风沙气候区的过渡区,是中国北方农耕和放养牲畜(即农牧)交替的生态脆弱带的构成部分,地貌形态可以分成六盘山地以及黄土丘陵2两个单元,六盘山地由时断时续相连的六盘山、南华山以及月亮山构成,海拔高度2000—2900m,为土石多山地带;黄土丘陵由六盘山东面以及西面黄土丘陵两部分构成,海拔高度1600-2100m。

2.气候干旱、降雨少,水资源严重匮乏

宁夏南部山区系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雨少,平均年雨量为200-600mm。水资源匮乏,没有过境水,陆地水资源量7.7亿m3,干旱以及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宁夏南部山区最为凸出的环境特点。

3.水土流失状况比较严重

宁夏南部山区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水土流失多达2.58万km2,接近该地区面积的85%,其中将近1/4的面积每年每公里2土壤侵蚀率达到5000-10000t,属于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该地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对农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二、沙棘的生长特性以及防风固沙功能

1.沙棘的生长特性

沙棘喜欢阳光、耐干旱、耐寒、耐酷热和水湿、耐风沙以及对土壤适应能力强,具备很强的生存本领。基本上可以适应悬崖峭壁、荒山野岭等各种立木生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长成茂盛的灌丛,比栽植乔木以及其余灌木长势更好,效益更加可观,对于贫瘠土地而言,它所发挥的功效是其余树种难以比拟的,非常适合于宁南山区建立水土保护林,向阳坡、背阳坡,盐碱荒谷、荒滩栽植,是盐碱荒漠植树造林的优良树种。

2.具有很强的固土防冲挂淤功能

沙棘根萌发新芽能力好,侧边的根系旺盛,横向扩展非常远.并且可以串生出很多新株,形成茂密的沙棘林,能够发挥很强的耐风沙、防冲挂淤的功效,已经成为保土肥、改善土壤、复原植被的最优良的树种。

三、防护造林作业

(一)采集种子

沙棘通常生长3-5年之后开始结果,花期在4-5月之间,果子成熟在9-10月之间,果实长年不掉,采种时期很长。采种方式分为两类:把果枝用专用剪刀剪下之后,置于场院中。利用石滚子把果实碾压好,置于清水中浸泡1晚,剥掉果肉和果皮,然后用清水清洗1次,清除表面的杂质,将籽置于阳光下晒干后储藏;果实的采种率通常是7%-10%,每千粒种子重约9-10g,发芽率大于92%。

(二)育苗技术

大部分是播种育苗,少部分能够插条育苗。

1.播种育苗

所用沙棘种子颗粒小,皮厚而坚硬,外表附有油脂状棕色的胶膜,阻碍水份的吸收,其顶士能力比较弱,幼苗瘦小虚弱,育苗时期应该十分注意如下几点:

(1)育苗地的选择。应该选择灌溉条件较好的沙壤土当作育苗地,绝不能选择粘重土壤。要是在旱地进行育苗务必加强深翻整地,实施好蓄水保墒耕作。播种之前应该施肥及耕耙耱碎土块。

(2)春天适当早播。待5cm土层的气温达到9-10℃时,沙棘种子便能够发芽,最合适的温度是14-16℃。通常宜在4月份播种。

(3)春播应该实施好浸种及催芽。将沙棘种子置于40-50℃的温水中浸泡24-48h,然后进行混沙工作,等到有30%-40%的种子裂嘴之后,便可以进行播种。

(4)提供数量足够的底水,精细整地。在播种之前需要将底水灌足,精细整地,种子覆土需要适度,控制在2-3cm就可以。条播之间的行距控制在20-30cm的距离为宜。每亩播种量为5-6kg为宜。

2.插条育苗

在春季以及秋季均可以进行此项工作。在3月中旬以及4月上旬这个时间段内可以从健壮的枝条上来剪取插穗,其长度需要控制在10-15cm之间,穗径不能小于0.3cm。在流水中浸泡了4-5d之后开始扦插,2-3年生插穗成活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韩东锋,孙德祥,周广阔等.半荒漠风沙区5种优良沙生灌木造林效果比较[J] .西北农业学报,2009(05)

[2] 馬占忠.试论腾格里沙漠固沙造林相关技术组合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6)

[3] 郝铁蛇,边秀梅,刘新华.沙地扦插造林技术[J] .内蒙古林业,2007(09)

猜你喜欢
生长习性沙棘
蚕豆有限生长习性的遗传分析与种质筛选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荞麦的生长习性及高产种植技术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宇航人 倾心沙棘再出发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鼎鑫生物 沙棘老将潜入直销
羽扇豆的栽培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