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

2012-04-29 18:34:01郭庆华
考试周刊 2012年79期
关键词:游子吟孟郊恩情

郭庆华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情背诵《游子吟》。

(二)抓住文中“忙着”、“夜深了”等词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慈爱。

(三)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生命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课前《读唐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谷建芬的唐诗儿歌,配上意蕴悠长的古诗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音诗画的优美意境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做了很好的铺垫。)

1.师:《读唐诗》这首歌中唱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那么唐朝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这首诗中,又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上节课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开火车读、齐读)

湿润 恩情抚摸注视慈爱

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

3.出示课件《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一:瞧,这就是孟郊的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是什么时间,孟郊的母亲在干什么?(深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衣)

2.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写孟郊出远门的前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1)“夜深了”中的“深”说明缝的时间应该到了什么时候了?(半夜)人们早就进入梦乡了,可母亲还在“忙着”缝补衣裳。一个“忙”字,道出了母亲顾不得休息,不停地在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一针针一线线”,是一针、一线吗?针脚细细密密地排列着,这就是又细又密的针脚(出示视频)。

夜深了,油灯里的油添了一次又一次,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看着她劳碌的身影,你想对孟郊的母亲说什么。(生:快休息吧)

为什么母亲还舍不得休息,花那么长时间把针脚缝得又细又密?

生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母亲的担忧仅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还担忧什么?(生自由说……)

师小结:母亲的担忧无穷无尽,文中用一个标点表示出来了。

谁来读好这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尽量把衣服缝得又细又密,希望儿子穿得久些,少受风寒。母亲不仅仅是在缝衣服啊,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和牵挂也缝进了一针针一线线。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这是学习方法的暗示: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视频,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一边读一边插上想象的翅膀——读书要读出画面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段: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出示此句。

2.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不舍呀,还有谁想读母亲说的话?

(一生读)师:郊儿,独自出门在外,可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啊!

(一生读)师:儿行千里,别忘了这里还有你的家,还有牵挂着你的老母亲!

(齐读)师:这就是“意恐迟迟归”。现在你们知道“意恐”的意思了吗?

联系《蜗牛的奖杯》理解“意恐”的意思:“生怕”、“担心”、“唯恐”。

3.母亲的叮咛,孟郊都记住了吗?(生读: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谁能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不住”。

我看到你在不停地点头,看来你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让我们一起铭记母亲的叮咛:“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生:做点头的动作。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操劳的结果啊!)

师:你们说的这些话,孟郊说了吗?(没有)

师:为什么?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不住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昏黄的油灯下,母亲不辞辛劳缝衣的情景深深地印在孟郊的脑海中,母亲的叮咛时时在耳边回响,孟郊把这感人的一幕幕写在了《游子吟》中,出示诗。

你能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名读、齐读)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理解关键词“意恐”,感悟母子情深,依依惜别的情景)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回答孟郊看到的,读第一句话。

师:我觉得你“生机勃勃”读得特别好,仿佛让我看到了阳光下的小草舒展着身子,欢笑着,成长着。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有了阳光的沐浴,小草才会长得青翠欲滴呀。

齐读第一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又细又密的针脚。文中用哪个词来表示看的呢?(注视)

这可不是一般地看,而是用心注意地看。

看着眼前的景色,抚摸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孟郊情不自禁地想到: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如果不用句号,这句话该怎么说?

这句话中,把_____比作_____了。

他觉得自己就像眼前的小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_______________啊!

母爱恩重如山,孩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

再读最后两句。师:诗人把这种感想融进了诗句里。

(出示: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结诗人情况,诗人很早就离开了家,直到46岁才考取了进士,50岁才在我们江苏溧阳做了个县尉的小官,当他安定下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接母亲来尽孝。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了《游子吟》,你最想把这首诗送给谁?指名两生说,诵读。

(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回忆,触动学生的心灵,孩子们在述说中再次感怀母恩。是啊,母亲深恩永难忘!这时的述说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五)结语。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古往今来,无数人被这首诗打动。作曲家谷建芬也为这首诗谱了曲子,让我们在歌声中永远铭记。

(播放歌曲《游子吟》,让学生一起跟着唱。)

(以吟唱的方式来记住《游子吟》这首诗是一种创新,这种方式不仅能激起孩子的兴趣,而且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
游子吟孟郊恩情
大地恩情
游子吟
游子吟
老师的恩情
得意的孟郊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找不同
父亲的恩情重如山
游子吟
学者认为《游子吟》也是一首励志诗
关心下一代 回报党恩情
中国火炬(2011年6期)2011-07-25 1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