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波
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的幅员辽阔,气候多变。
自然因素确实是我国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水田水利设施面临的问题。稳定农田基本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要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现在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结构的适当调整。要想保证农业的产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要有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水利设备还很滞后,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出更为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水利设施,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据相关部门调查资料,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在2009年的抗旱灾中就出现有水浇不上地的现象。
1投入严重不足。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国家对”三农”政策的调整,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锐减,现在农民投入的主要形式投劳投工只相当以往的1/4左右。近年中央财政恢复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近五十亿元,但与水利专家测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需要千亿元以上资金相比,相差甚远。加之地方财力有限,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多数落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2管理薄弱,运行困难。尽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但一种农民自己的组织的建立并要形成有效用水、管水的机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用水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普遍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管理单位征收水费困难,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
3农村水资源污染依旧严重。在社会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药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由于植被遭破坏,致使许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退化、土质松软,使农产品产量下降。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治理污染,但成果甚微,急需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水资源使用。
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