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说家教(八)

2012-04-29 00:44陈钱林
中小学德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侄儿奖惩惩罚

陈钱林

多元评价法:

聚焦孩子与众不同的精彩

多元评价法,指通过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激励自信、克服缺点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素养是多维度的,单维的评价不全面,也不客观;以单维的标准对孩子定性或者区分,这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弱点,实施多元评价,更能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故事分享:“100个好”评价

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尝试以“100个好”来评价他们。评价的内容包括孩子素养的方方面面。表现好,加“好”;表现不好,减“好”;加减多少个“好”,与孩子商量而定;达100个“好”者,可以提一项合理需求,孩子俩共享。

一次,杳杳想吃炸鸡,表现特别突出,很快就获得87个“好”。一天,她奶奶感冒了,我示意妻子悄悄叫杳杳为奶奶倒开水。之后,我大加表扬,问杳杳应该加几个“好”,杳杳说加2个“好”。我说,孝顺长辈很可贵,而且是主动做,加10个“好”。晚上杳杳对我说,是妈妈叫她倒开水的,不是自己主动做的,应该少加几个“好”。我表扬杳杳说,诚实比倒开水更可贵,再加3个“好”。这下,杳杳终于达到了100个“好”。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餐馆。

有时候,我也会忘记“好”的数量,但孩子总是记得。每次评价前,我就先让孩子说说现在几个“好”了,应该加减几个“好”,在他们自评的基础上,再讨论数量。

杳杳对这种评价相当在乎,而杲杲不是很在乎,所以一般情况下,杳杳的“好”总比杲杲的多。我对杲杲说,为了姐姐进步,就让姐姐多几个“好”吧。杲杲没意见,反正杳杳达到100个“好”,奖励也有他一份。有时,杳杳的“好”比杲杲的少,总是想方设法赶上来。

“100个好”的评价持续了将近8年,孩子10岁左右时,才慢慢淡出。这种评价法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导向作用,也使孩子的童年更有幸福感。直到现在,孩子俩对“100个好”评价还很怀念。

家教建议: 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我

孩子的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可塑性强。家长不宜实施定性评价,更要避免区分评价。如果总是与他人比较,孩子迟早会反抗的。每个孩子都有精彩的一面,也有幼稚、不足甚至可笑、可恼的一面,家庭评价重在激励,以“哪壶开了提哪壶”形式来评价优点为佳。

多元评价孩子的闪光点

评价不宜夸张,还要避免片面性。一些家长喜欢说“你超厉害”“你怎么这么笨”,这些夸张的评价,往往弊大于利。当孩子上学后,一些家长眼里只盯着分数,单维的评价很容易误导孩子片面发展。良好的评价,既要客观,又要有“全人”的眼光。

我觉得,家长可以从知识、能力、习惯、情商、立志、性格、游戏、探究、规则、健康、价值观、幸福感等角度评价孩子。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如习惯,可细化为生活、学习、做人习惯等;进一步细化,如学习习惯,可以分听、说、读、写等,还可分为预习、上课、作业等习惯。如此层层细化之后,评价的面就广了。“你喜欢探究这个问题是相当不容易的”“你自控能力比较强”“你今天作业的字明顯有进步”……这些评价,更有针对性。

我很注重多元评价。上学后,孩子俩难免会考试成绩不佳,我一般会说,“你思维不错,只是记忆的时间还不够。”“你没考好都没有特别难过,心态真好,不过,要努力噢。”这样的评价,孩子乐于接受。我的评价大多以鼓励为主,即使孩子犯了错,我也常在批评的同时,肯定孩子的优点。一次孩子俩吵架,房门弄出很大声响,“风平浪静”之后,我说,“吵架之后能马上和好,说明你们很重情义……但关门没必要弄出那么大声响。”杳杳说,生气时控制不住。我说,能控制情绪就是高情商。几天后,孩子俩又吵架了,发出的声响明显减弱。我说,“才这么几天,你们的情商就提高了,真不错!”孩子俩破涕为笑。

多元评价孩子的缺点

评价孩子,还要发挥“啄木鸟”的作用。社会不良风气,人性的丑陋本性,这些邪恶的“病毒”,会不知不觉地侵袭孩子的心灵,家长要有一双慧眼,防患于未然。孩子小时很容易暴露缺点,这时候也容易纠正,若忽视或纵容,等孩子稍大些学会掩饰缺点,就会很被动。

对孩子的缺点,家长要避免片面认识,更不能贸然定性。许多时候,缺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应从多元视角寻求本质所在。曾有家长很苦恼地向我诉说,“孩子偷了同学的玩具,还撒谎,这下完了。”我分析,这固然有孩子“贪”的因素,但与孩子在家什么东西都可以自由拿而形成的习惯也有关;看到同学的玩具就拿来玩,也许是习惯使然,被人发现后,因害怕而说谎,这也是儿童正常的心理。这时候,评价孩子“错拿他人东西”,是比较理性的,若想当然地评价为“偷”,自然危害不浅。

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应该看到孩子犯错时表现进步的一面,或者犯错后的改进态度。特别要对错误进行多元分析。有时,一个缺点背后有三五个原因,这时候家长就要恰当选择,针对孩子能接受的、有可能改进的方面,给予强化评价;凡孩子一时难以改进的,要么提醒孩子慢慢改,要么干脆“难得糊涂”,待时机成熟后再评价。

引导孩子多元评价他人与自我

我常引导孩子俩多元评价他人。孩子俩很喜欢爱因斯坦,我曾问,难道爱因斯坦就没有缺点吗?杳杳说:“爱因斯坦对他妻子不好。” 一次,孩子俩发现一位客人“会说谎”,就说“这个叔叔是坏人”,我引导他们多元分析,孩子俩发现,“这位叔叔的优点比缺点多”。

孩子俩从小与外甥彬、外甥女洁、侄儿浩、侄女智生活在一起。孩子俩曾问我,自己在家里六个孩子中排第几?我说,不好排队,各有优缺点,杲杲最聪明,彬最会创新,浩最懂事,洁特长最好,智学习最认真,杳杳最有志气。

孩子一旦学会了多元评价自我,会显得更大度。一些孩子容不得他人批评,这与缺乏多元评价的经历有关。杲杲读幼儿园时,跳绳的动作不协调,于是自我评价,“我跳绳不如他人,但数学很强。”孩子俩唱歌技能很一般,他们也都能客观评价,“看来我们不是唱歌的料。”一次我开玩笑说,“杳杳杲杲在家里唱歌,爸爸在办公室都感到头晕。”孩子俩非但不难过,还与我一起幽默对话。

努力取向评价与能力取向评价并用

能力取向评价,将孩子的得失归因为能力,强调客观因素;努力取向评价将孩子的得失归因为勤奋和努力程度,强调主观因素。一些家长喜欢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些能力取向的评价固然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但也容易使孩子自负,特别是上学后,孩子发现自己在群体中并不“棒”时,有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实施努力取向评价,孩子会感到进步是由努力而来,更有成就感,当碰到挫折时,更容易倾向于以努力改变现状。家庭评价应该能力取向与努力取向并用,幼儿时可以偏向能力取向,稍大些就要偏向努力取向。

杲杲从小对数学有浓厚兴趣,读小学后又跳级,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聪明孩子。杳杳从小特别有主见,创新意识很强,我也肯定她与众不同的聪明。孩子俩读小学高段开始,我转向努力取向评价。我与孩子讨论,聪明的孩子如果不勤奋,就会变得平庸,古代有《伤仲永》的故事;勤奋的人,即使走了弯路,甚至半路出家也可成大才,如大器晚成的齐白石。杳杳读高一时,化学考得不理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我与她分析,实际上是时间不足导致努力程度不够。后来杳杳花了相应的时间,分数果然上来了。

设计合适的评价载体

评价需要载体。在幼儿园、小学低段,老师常用“小红花”评价。我在瑞安安阳实小时,设计了“星卡”评价,学生表现好可获得绿星卡,10张绿星卡换一张红星卡,期末以红星卡数量评星级少年。教育是相通的,这些评价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中。

“100个好”评价,就是我精心设计的家庭评价载体。首先,它是多元评价,涉及孩子素养诸方面。其次,有奖有罚。第三,民主,与孩子商量加减几个“好”。教育的最佳形态是自我教育,“100个好”评价能引导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第四,评价贯穿全过程。第五,低成本,易操作。第六,童趣,带有游戏味。第七,一个孩子达到100个“好”,两人奖励都有份,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评价的副作用,往往会强化孩子的功利心或者导致恶意竞争,而“100个好”分享奖励成果的设计,尽量避免了副作用,是我家教的特别经验。到温州建设小学后,我设计“星卡”评价时,特地设计“班级卡”引导学生合作,这是我家教理念在学校的推广。

奖惩并用法:

呵护孩子的童真

奖惩并用法,是指对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作出倾向性评价,给予表扬或者批评、奖励或者惩罚等强化刺激,以引导其品行积极发展的教育方法。奖惩并用,可以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培养荣誉感、羞耻感、道义感,激励孩子自我成长。

故事分享:侄儿浩的转变

侄儿浩天资聪颖,六岁住到我家里来时,已形成懒惰习惯。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觉得孩子的发展得慢慢来。待我发现侄儿学习问题时,已经到了四年级,主要是学习拖拉,作业不盯就不认真做,或者说作业是做给大人看看。我常批评他,却效果甚微。侄儿读五年级时,转学到瑞安城关一所小学。想不到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侄儿受到我的批评越来越多。教育的规律是,当大人选择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时,實际上意味着已放弃教育的责任,侄儿慢慢地不听我的话了。

转眼读初中,面对成绩的压力,侄儿浩的成长充满了风险。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以表扬为主。我在生活上寻找侄儿的闪光点。以往侄儿受我批评时,他奶奶总是给予劝解和关爱,加上侄儿生活一直由奶奶照顾,所以他跟奶奶特别亲。于是,我就表扬侄儿孝顺奶奶,说孝顺是做人的最大的美德,孝顺的孩子具有感恩之心,这样的人情商就高。侄儿和孩子俩一起长大,三个孩子的关系特别“铁”,一直以来侄儿也特别关心弟弟妹妹。我也表扬侄儿对弟弟妹妹的关爱,说关爱弱小的人情商也高。我说,人的成功与读书成绩并不一定完全相关,80%取决于情商,20%取决于智商。侄儿受到我的表扬,精神面貌果然明显好转。后来侄儿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之后留学英国。

家教建议:

奖惩并用强化孩子的荣誉感和羞耻感

当前,赏识教育盛行。表扬固然好,但是,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缺乏批评的教育往往是瘸腿的教育。教育需要奖励,但惩罚同样不可少。表扬与批评结合,奖惩并用,才有可能产生教育的成效。

尽可能多地表扬孩子

孩子表现出好思想、好行为,某个方面取得进步时,家长就要及时给予称赞、欣赏与肯定。表扬形式多样,可以口头表示,也可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以书面形式表示,如书信、在孩子博客上留言、手机短信等,也可向孩子传递情感。

孩子俩小时,我随时、随地进行表扬。微笑点头是我最基本的表扬方式。因家里有六个孩子,过了一段时间,我会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听汇报,每当有闪光点就给予表扬,表现特别好的会鼓掌。我出差时,孩子俩常打电话汇报,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倾听并适时给予表扬。孩子俩配备手机后,我常以短信形式来表扬。一次,杲杲跟我到饭馆吃饭,他主动点菜,于是我给妻子发短信“杲儿阳光自信,踌躇满志,今非昔比。现以鲈鱼慰劳”,并让杲杲“无意中”看到。

批评要与表扬相结合

当发现孩子有某种不良表现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批评。批评时,要弄清原委,不能主观臆断而感情用事;应就事论事,不能算旧帐。不管何种方式,批评都应该与表扬相结合,可以表扬孩子犯错误前后的闪光点,也可以表扬孩子其它方面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对批评也容易接受。

一次,杳杳考试成绩不佳。我让她自己分析原因,再根据她的分析思路,批评她自己总结的“这段时间老是偷懒”。批评中,杳杳掉泪了。第二天,我觉得孩子有了情绪体验,就说,“从掉泪看,你是很上进的,上进的孩子绝对有出息。”杳杳说:“我会进步吗?”我说:“学习正如长跑,中途摔了跟头,你说怎么办?”杳杳重重地握了下我的手,表示会努力。

表扬与批评有技巧。其一,表扬要多,批评要少。批评太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孩子也有可能显得麻木。其二,表扬可模糊,批评则要明明白白。批评时,孩子天性就会反抗,只有具体明白,才可让孩子口服心服。其三,当众表扬,私下批评。当众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羞耻心。

奖励重在给孩子荣誉感

孩子有了优秀品行,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但是,我觉得,物质奖励时,除非孩子的必需品,一般不宜花费太多的钱。尤其是,不能以贿赂的形式奖励孩子,这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与功利心。奖励不一定都需要物质因素,精神奖励更胜一筹。孩子小时很依恋家长,家长可从情感上给予奖励,如拥抱、握手。奖励的目的是强化孩子的荣誉感,让孩子感受到,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得奖励,孩子一旦懂得爱惜荣誉,家长的奖励就会产生长远的激励作用。

孩子俩幼时,我设计的奖励有竖大拇指、亲小脸蛋等,这些奖励都会当众进行,以强化孩子的荣誉感。后来,我设计“100个好”评价,既是多元评价的载体,又是奖励的措施。达到100个“好”者有资格提出自己的愿望,而成果由两个孩子共享,当与另一个孩子分享时,获奖者自然有更多的荣誉感。

奖惩要让孩子多一些情绪体验

每个孩子的兴奋阈不同,对奖惩的反应也会不同。兴奋阈取决于奖惩的程度,也取决于奖惩的次数。我觉得,对孩子的奖惩不能过重,也不能过多。对孩子物质奖励过重,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虚荣心,一旦有了虚荣心,再多的奖励孩子也不知足。当孩子犯错误时,一些家长就狠狠地骂,但当孩子刚流泪时,就舍不得了,过早给予安慰。奖惩时要考虑孩子的情绪体验,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心体验,奖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杲杲考上中科大后,获得蔡笑晚先生的奖学金。我特地带杳杳参加颁奖仪式,并在仪式上以家长身份发言,“这不是普通的奖金,这是不能以金钱估量的奖金,带给孩子们的还有一位以父亲作为事业的伟大父亲苦心经营并由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蔡天西、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蔡天武先生、最近荣获世界统计学考普斯总统奖的蔡天文先生等蔡家英才打造的英雄家庭给予的不可替代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激励力量……科学研究,要走人迹罕至的路。”回来整理后发表在博客上,杲杲常看这博文,不断受到激励。杳杳考上南科大之后,也获得蔡先生的奖学金。我与她打开博客,再次品味发言稿,杳杳说,“我也要走人迹罕至的路。”

慎用惩罚

孩子常常犯错误。如果犯了大戒,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教不严,有可能会使孩子滑向违法甚至犯罪的深渊。面对一些孩子与日俱增的动物本性,特别是面对假、恶、丑等品行,没有惩罚将是不负责任的溺爱。惩罚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改正的。给予惩罚之后,周边的一切人都不应该给予通融,不能一边惩罚一边给予无原则的安慰。要通过惩罚让孩子明白,一旦做了这些大家生气、反对的事,就会丧失名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犯错误的代价。

但是,惩罚要慎用,而且一定要讲民主,切忌武断、讲过头话。若在惩罚前听听孩子的意见,也许会发现,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次惩罚是没有必要的。即使必须惩罚,也可让孩子选择接受惩罚的方式。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并有一定的情绪体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补偿性的赏识,并给予分析引导。我设计的学生“星卡”评价的亮点之一是巧用“惩罚”,学生表现不好时教师私下以“黄星卡”扣回一张“绿星卡”作为惩罚,但规定之后一周内必须将“绿星卡”还给学生,这样规定,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后再给予补偿,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格”的理念,家庭教育可以借鉴。

惩罚作为一种傳统的教育方法,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体罚,则必须慎之又慎。温州民间曾流行“毛竹枝条”教育,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家长用“毛竹枝条”吓唬或“打”孩子,这种惩罚方式也许能让一些孩子受益,但突出问题是容易伤害孩子的尊严。体罚是双刃剑,当体罚起不到教育成效时,家长有可能将无计可施。过多的体罚还会逼迫孩子走向叛逆,看似在武力威逼下,孩子不敢吭声,但这只是不敢明着反抗而已,当头顶上的高压不在了,孩子也许会变本加厉。

责任编辑颜雪梅

猜你喜欢
侄儿奖惩惩罚
紧箍咒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真正的惩罚等
奖惩
赶不走的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