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有不同层次需求的. 需求刺激了动机,动机产生了行为. 当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而教师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旺盛的好奇心,使其具有持续的探究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学,那么了解激励、学会激励就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简单地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探索能力等学习核心能力逐步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动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核心能力的生成,使学习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一、尊重激励:重在一个“爱”字
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式,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整个课堂的和谐,有助于师生友爱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一个“爱”字. 别林斯基曾说:“爱是教育的媒介和工具. ”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的互爱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但正因为这份特殊的名单,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能力的评价,在平时教学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给予特殊关照.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仅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与老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 这体现了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种自然心理规律:爱的相互作用.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被对方“喜欢”,在这一心理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是主动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期待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同时产生一种对老师、对数学、对课堂自然朴素的爱,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笔者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宣布学生课堂学习“五个允许”——允许学生运用知识发生错误,允许学生随时补充或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问题,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随时质疑. 在这样充满爱意、体现爱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情感养成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明显发展.
二、信任激励:贵在一个“做”字
尊重学生是人性化、科学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信任则是一种重要的攻心教育艺术,它可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 有人认为有了爱必然产生信任,但事实上爱并不等于信任. 很多家长很爱孩子,但未必信任孩子,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越俎代庖地帮助完成. 也许我们都能接受信任学生的理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有时学生讲得繁琐一些或不合心意,可能就不想聆听,温和地让其坐下或换个学生;有时学生还在思索,却急切地要引导到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成为自己的配角;有时问题学生完全能自主解决,可是不敢放手. 所以实践信任的观念比接受这一观念困难得多. 信任学生最可贵就是一个“做”字,我们不仅要有信任的理念,更要将这理念植入心中,落实于行动.
课堂本应该是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地方. 正如伟大的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对学生给予空间,给予选择,并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给予学生体现价值、追求卓越的机会.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当学生认识由到面到体的变化,初步感知面、棱、顶点后,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摸摸,用眼看看,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让学生概括出面、棱、顶点的特征. 这样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探究意识都得到极大提升.
三、赞美激励:美在一个“诚”字
如果说尊重与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那么赞美与欣赏是教育成功的催化剂和秘诀. 管理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 ”教师的赞美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使用赞美激励的高手. 称赞可以给平凡的课堂带来温暖和欢乐,可以给学生的心田带来雨露甘霖,给人带来鼓舞,赋予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的,实事求是的称赞是学生衡量自己和同学的一把价值标尺,每名同学都希望在真诚的赞美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赞美的关键在于一个“诚”字,因为真诚是赞美的第一原则,赞美之美就在于诚,“诚”的内涵不仅是教师的赞美要发自内心,而且更要让被欣赏者和其他同学感受到你的真诚,这一点尤为重要. 离开了“诚”的内涵,赞美就会异化、变味.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表扬某名同学时,班里其他同学面无表情或出现一片嘘声,有时甚至被表扬者也对老师的称赞不以为然.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表扬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或是不符合同学的心理期望. 一次在学习应用题时,笔者设计了去商店买卖货物的情景,请了一名学困生回答其中一个环节,他的回答出人意料的好,我不禁称赞他说:“你真聪明,回答得非常好. ”但奇怪的是他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高兴,相反还低下了头,其他同学都在笑,但明显是“坏坏”的笑,看着我迷惑的眼神,一名同学忍不住大声说:“他是他们家里的家庭采购员”.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名同学头更低了. 瞬间我已经知道了大概,也知道了事情的“症结”:他并非聪明,不过是经常干. 我先用严肃的眼神安静了课堂,然后冷静地和同学分析了两点:一是这名同学不管什么原因,他经常帮家里办事. 积极做事的同学,不管是为家里、为班级、为同学都值得表扬. 二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如果你们也能创造机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在老师心中就是优秀的学生. 事后,那名同学在语文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很幸福,那天老师表扬了我,竟然也有同学问我买卖东西的经验,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文章让我感慨万千,一次真诚的表扬会对同学影响如此之深. 文章也深深地提醒我:表扬一定要摸底,以事实为基础,准确把握赞美的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四、激将激励:妙在一个“巧”字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孩子组成的班级,充满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常常强调从正面鼓励性引导,激发起内部动机. 这对于绝大部分情况来说都是适用的,但也有少数情况、少数学生,正面引导效果甚微,需要鞭策甚至反面刺激,这就是常言说的劝将不如激将.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能巧妙地适时使用激将激励法,常常能发挥奇效.
所谓激将激励法,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逆反情绪,不服气的态度,不甘于现状的心理,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不信任或疑问,学生应对自己的肯定、自信和自尊,便会激起求胜和表现的欲望,并转换为行动,在实际行动中释放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激将激励是一门非常巧妙的激励艺术,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使用激将激励成功的关键所在:(1)了解学生的能及度,确定适宜的期望目标.(2)研究学生心理的承受度,采取恰当的激将方式. (3)把握教育情境的变化度,选择最佳的激将时机. (4)还要学会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 我们在使用时,要在保护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巧选对象,巧选时机,巧用激励,触动学生的心灵,发挥潜能. 数学习题课教学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教师普遍感到棘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借鉴中央电视台朱军老师《艺术人生》节目中的煽情谈话. 如“这种题目比较难,你们认真听也未必跟得上”,有部分同学就不服气了,悄悄嘀咕:“还没做呢,怎么知道我们跟不上. ”学生的情绪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对有共性的难题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比赛,如可以这样比,第一组、第二组……派代表来黑板板演,哪一小组的代表先作出来就获胜,也可让男女同学比,看到底是女同学厉害还是男同学厉害;也可以用激将法,用个别难题与同学打赌,故意说某某某这一题你一定做不出来,不信你试试看……整堂课下来,既使学生表现出了特别的认真和专注,又使课堂“动起来”了,课堂效率在快乐声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总之,课堂是一块情感的田野,“激无定法,励无定规”,但形异神同,殊途同归. 教师在教学时应始终以情相激,以心相印,以爱相励,使欣赏和被欣赏的喜悦始终回荡在课堂上,以成功、幸福和满足作为结束,使学生在这块充满深情厚谊的田野上自由驰骋,放飞创新的思维,绘出属于自己的、更具个性的、更加优美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