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顶层设计”拟定时间表
近日,《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整体思路和改革的时间表,要求事业单位5年内剥离行政和生产经营的职能,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事业单位将予以撤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有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1992年,中国首次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20年来,尽管事业单位要改革的思路未变,但改革进展却十分迟缓,甚至一度遭遇瓶颈。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动力不足,改革触动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各方难以平衡;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改革欠缺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而此次公布的《意见》是首个统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原本是系统工程的专有名词,首次为中央文件使用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对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提出解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江苏企业IPO“大跃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4月19日,证监会网站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申报企业中,江苏企业(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达90家,居全国之首。然而,江苏板块一马当先、众多企业谋求上市融资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大跃进式”表现。
江苏省经信委今年3月下发通知提出,“2012年-2015年,境内外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力争推动全省300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制,250家企业进入轨道,每年50家企业上市融资。”今年以来,江苏已上市7家新股。不过终止审查的苏企也不少,如太平橡胶、快可光伏电子等。业内人士称不排除很多不够成熟的企业,借着地方政府打造政绩的东风,“鲤鱼跃龙门般”地上市,而业绩变脸风险埋单的却是投资者。此次位列申股企业之一的海澜之家此前披露的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描述的经营模式被指涉嫌非法集资,海澜之家上市或受阻。
“非正常”增收
近日,各地政府陆续公布一季度“财报”,从整体上看,在经济主动减速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回落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政增收的压力下,第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普遍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力军。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但通常不包括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
据报道,有专家指,这种情况极不正常,也极易出现财政收入的虚增和注水。此外,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和透明度远低于税收收入,很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各种财务腾挪和乱收费现象的渊薮。
更弹性的人民币
4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惠誉对此表示,中国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并不必然意味着将转向新的汇率体制。此新政可解读为改善现有的有管理的汇率机制,而并非意在放开汇率。荷兰国际集团金融市场部经济专家则认为央行此举代表中国政府认同当前人民币汇率接近于均衡水平的观点,这降低了人民币对于热钱的吸引力。
波幅扩大首周人民币兑美元交投平稳,并未出现明显波动。分析称新规暂时未给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带来显著影响。
本科扩招结束
教育部日前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
本科不再大规模扩招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最好的教师为大一学生上课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校教授有望拿年薪高校将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实行聘用制,探索年薪制,激励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
地产千家房企“消失”
4月19日,有媒体爆杭州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同日,顺德广德业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是广东首家申请破产的房企。今年以来,随着调控效应的不断显现,破产的地产企业不断浮出水面。据媒体报道,统计数据显示,仅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有分析称,破产风潮很可能将蔓延到其他城市。中国有大约6万家房地产开发商,将会有更多未上市房企“消失”,这将有利大型上市企业。
梁振英关闸
4月16日,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明年香港私立医院应停止接收“双非”(指夫妻双方均非香港永久居民)孕妇。“双非”孕妇在香港诞下的子女不应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据报道,梁振英当天表示,目前未能够充分了解“双非”孕妇来港产子,对香港医疗、母婴健康及教育等社会服务的影响,因此明年私立医院“双非”孕妇名额应为零。他认为,“双非”孕妇来港产子并非香港发展医疗产业和解决人口老化的正途。
据港媒报道,香港民众普遍对此表示支持,一项香港调查发现,就梁振英提出的“双非零配额”,及不保证“双非”婴儿能获居留权的说法,受访者支持率分别为82%及93%。
牛初乳受挫
4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在对质检总局关于牛初乳产品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中明确表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自今年9月1日起执行。
目前市场上牛初乳婴儿奶粉颇受追捧,然而,牛初乳的实际价值却一直被学界广泛争议。另据国内媒体报道,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牛初乳量少、收集难、制作工艺也存在问题。他还表示,2000年的牛初乳市场只有1亿到2亿,非典后这个市场飞速扩大,目前这个市场达到了2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