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记河南清丰方言声韵调系统

2012-04-29 12:34:14王永刚
文学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阴平声韵声调

内容摘要:清丰方言中声母23个;韵母中除有普通话39个韵母外,增加了3个复韵母;声调有4个。本文梳理了清丰方言的声、韵、调各个小系统,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规律。对清丰方言声韵调系统的粗略梳理,希望可以为人们了解清丰方言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清丰方言 声 韵 调系统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总面积869平方公里,总人口64.6万人,下辖14乡3镇,共502个行政村。根据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2005),清丰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本文以清丰县城关镇(城关镇在县城西半部,是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言在语音方面具有代表性)方言为准对清丰方言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总结归纳了清丰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中的有关规律。

一.清丰方言的声母系统

清丰方言的声母共23个,其中塞音6个,擦音6个,塞擦音6个,鼻音3个,边音1个以及1个零声母。

声母字例:

1-帮布别 2-怕盘甫3-名门敏4-费废丰

5-到叨多 6-头通特7-拿农能8-娘年牛

9-来绿恁 10-鬼归搞 11-开亏课12-话化灰

13-剧祝主 14-去吃出墙15-叙述像 16-钻咋整

17-占座尊 18-数苏三 19-然人如 20-资最糟

21-凑从村 22-=心算选 23-问元闰(零声母)

说明:

1.个别字的存在误读现象。如:械(xie读成jie),甫(fu读成pu),俊(jun读成zun),嫩(nen读成lun)。

2.清丰方言中,普遍存在尖音现象。

二.清丰方言的韵母系统

清丰方言共有42个韵母,10个单韵母,16个复韵母和16个鼻韵母。

韵母字例:

1-资梓四 2-吃池值 3-屋醋佛 4-雨足宿

5-知迟时 6-二儿而 7-歌唱则 8-德黑则

9-姐铁拍 10-国说或 11-月却靴 12-辣大脏

13-家假掐 14-花瓜挖 15-过河某 16-锅乐颗

17-哟约药 18-爱害台 19-戒街鞋 20-坏外快

21-杯对最 22-位飞灰 23-包刀敲 24-腰交跳

25-都数六 26-九修六 27-山团减 28-烟间面

29-弯短关 30-冤圆卷 31-根肯狠 32-紧林刃

33-温淋嫩 34-云润闰 35-张方讲 36-养亮强

37-王床光 38-东风同 39-精灵京 40-翁嗡

41-东红轰 42-用凶穷

说明:

1.清丰方言中韵母比普通话多三个。

2.清丰方言中有的字与普通话的读音相比有出入,如:读韵母e成uo,如:课、科。而韵母应读uo的却读成ue,如:国guo读成gue。

3.声韵配合错误,直接将e用在声母之后,声韵相配。如:拍(pe)、摘(zhe)、窄(zhe)、克(ke)、麦(me)、脉(me)等。

三.清丰方言的声调系统

通过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声调例字表》的考察,清丰方言的声调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型 调值 声调例字

阴平 24刚知超初

阳平 42娘云难龙

上声 55走买雨五

去声 312 坐部郑病

从上表可以看出,清丰方言调型虽然与普通话是一样的,但是调值存在着明显差异。

清丰方言声调古今对照表

说明:

1.古平、清声母字,普通话读55调,清丰方言读24调。如: 聪、功、哭、追、归、挥、臊等。

2.古平、次浊、全浊字,普通话读35调, 清丰方言读42调。如:逵、熬、瓢、嘹、男、篮等。

3.古上、清次浊声母字,普通话读214调,清丰方言读55调。如:组、走、脸、小、理、马、姐等。

4.古上、全浊声母字,普通话读51 调,清丰方言读312调。如:近、坐、淡、社。

5.古去清、浊声母字, 普通话读51 调,清丰方言读 312 调。如清声母的:盖、正、爱、汉;次浊的:岸、帽、用;全浊的:共、助、害。

6.古入声字归并到普通话去声的较多,清丰方言中入声字很少,且进入阴平的较多。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方言调查字表[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翟富生.河南蹼阳声韵调系统记略[J]. 殷都学刊,2000(1)

[4]段亚广.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王永刚,华中师大文学院2010级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阴平声韵声调
声调符号位置歌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34
声调歌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中华诗词(2017年5期)2017-11-08 08:48:28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