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凝 顾逸宇 许斌宇
摘 要:2008年末的一场金融危机给世界上各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陷入了二战之后仅次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最大的实体经济大衰退,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为转移其国内民众的视线,美国政府把“战火”引向了中国,大打汇率牌,试图以抬高人民币币值来增加其出口,以带动其国内制造业并且最终完成减少失业率的目标。美联储一直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通过印钞来转嫁风险,使得世人对全球性紧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同时,各国相继出台五花八门的经济刺激方案,归根结底就是增发货币。这场轰轰烈烈的印钞大赛,使得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面临着升值压力。文章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 可持续发展 挑战 机遇 民生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31-02
人民币汇率在近几年飞速上升,由1994年的1:8.72上升至如今的1∶6.3,增长幅度相当大。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涨幅也很大,CPI指数在2008年之后屡创新高。因此呈现出一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由于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的一半,这在无形中向每一个公民征收了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通货膨胀税”),这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地区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以及众多的民生问题。
当然仅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来看,笔者认为,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由于中央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数量远远大于我国实际的GDP增长,据2009年的数据,我国纸币的发行量为77万亿人民币,而当年的名义GDP只有49万亿人民币。这样就多出了28万亿,多出来的钱就成了“流动资金”。虽然发行超过实际GDP的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一直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方式,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靠着这样的手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模式了。过多的“流动资金”会导致过快的通货膨胀,而且由于我国的现行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放开资金的流通。大量的“热钱”在国内市场到处“游荡”,做投机买卖,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内物价上涨,就连绿豆、大葱都能“青云直上”,成为炒家的宠儿。
笔者认为,国家现阶段所要做的应该是有效地组织起完善的国内金融服务业,把更多的钱直接投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争利创收。
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也有着另外的一个明显优势,那就是可以以人民币信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家信用)换取资源,至少这在我国周边的广大区域内是可以实行的(我国目前已在广西、海南开辟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的海关窗口)。
但是也许这在很多人眼里觉得这样做存在着一种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对于我国的出口将是不利的,没有价格优势,怎么去占领国外庞大的市场份额。笔者认为,这些都是目光短浅者的说法。
现如今有许多中国企业都在做着西方发达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淘态的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的“三高”产业。我们应从历史角度来看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很多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其制造产业能力是正相关的,这个结论在大部分的时间和地区是成立的。虽然制造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但是其所造成的后果之严重也是世人共知的。
从19世纪起,在英国的工业中心——伦敦,先后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发生了3次毒雾事件,共死亡1800人。这个数字虽然比不上在战争期间死亡的人数,但是也是已经极具震撼力了。之后的时间内,一件又一件惊天大案接连而起。随着产业的转移,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也是事故频发。二战结束后,产业制造业又转移到日本等新兴国家,发生了全球著名的“水俣事件”。21世纪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这一状况,中国的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再一次向国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考虑如何走出这个经济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
出口受阻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中国现在已经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任何的改革都是有成本的,也许会有一些工厂倒闭,一些农民工失去工作。这种状况会类似于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农民工返乡的情形,但是这并不会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为当年国家的GDP增长仍然达到8%,这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的神话。从国家百年大计的角度来看,此举必不可少而且势在必行。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首次放弃保八,这也同时意味着我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上升,所以不如乘此机会,一步到位,快刀斩乱麻,将改革进行到底。长痛不如短痛,当断则断,不然反受其乱。
能否正确处理人民币升值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主要还是在于政府。如何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使数量惊人的“闲钱”流向国外市场从而为国内人民谋求利益;如何解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有关部门必须考虑的。
同样,这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其所产生的成本就越大,人民承受的损失就越大。因为就经济学而言,这涉及到两个概念,其一为“沉没成本”,其二为“可变成本”。“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可以认为过去的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无法挽回,但是在现在我们所做的抉择则决定了将来我们所面临的可变成本的大小。这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模式的大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把握住这个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就能跨越阻碍发展的瓶颈。
发达国家过去的经历给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参照以及借鉴的模板,是走发达国家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防患于未然,将以环境破坏换经济发展之风制止于萌芽状态。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走后一条路,后一条路不仅可以造福于当代,而且可以留泽于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之梦。
参考文献:
1.张曙光等.贸易、资本流动与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1997(10)
2.李征.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J].经济师,2006(3):38-40
3.王明舰.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经济计量方法与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宏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M].市场观察,2005(8)
5.杨帆.人民币汇率研究——兼论国际金触危机与中国涉外经济[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
6.陶双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132.
7.陈文芳.试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07(5):62-65.
8.马慧敏.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7(8):188-189.
9.冯正强,杨晓霞.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2007(4):42-44.
10.刘源,石媛倩.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12):339.
11.刘君.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7(7):67-68.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