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丽
【摘要】对于英语是外语的中国人而言,收听英语新闻一直都比阅读新闻难得多。从本质上看,“听”来自“说”。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新闻的词汇、句式、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自身特色上研究“听”的难题,还应该从听与说关系的角度,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和认知视角探查英语新闻广播难听懂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新闻播报;交际;认知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又是一个涉及双方(说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参与的过程。说者与听者之间是口语形式的交际,作者与读者之间是书面语形式的交际。对于英语是外语的中国人来说,书面语交际能力一直是强项,而口语交际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国人从广播、电视上收听新闻远比在报纸、杂志上阅读新闻难得多。目前针对口语体英语新闻收听难的问题很多人已从新闻的词汇、句式、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自身特色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认为除了上述方面导致收听英语新闻难外,还应该从听与说关系的交际观和认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解析英语新闻广播难听懂的原因。
交际观下的“听”“说”关系
在交际情况下,说话者除了有要表达的意图、内容外,一定还有相关的听众,这样交际才能发生并继续下去。只有人说而没有人听是滑稽可笑的,只有人听而没有人说也是难以想象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其关联的听、说、读、写是语言担当社会功能的不同形式,常被认为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从语言学角度看,听与读是输入型、接受型、被动型语言技能,说和写是输出型、创造型、主动型语言技能。听与说、读与写是彼此依存的对子关系。“说”和“写”的对象可以是拟想的、非现场性的,但“听”和“读”的对象一定是现实真切的、即在眼前的。换言之,所听与所说同步,所读与所写共现。没有人说就无从听,没有人写就无从读。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形式是听说多于读写。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揭示,一个正常的人醒着的时候,他70%的时间是通过各种形式在进行交际。其中写占11%,读占15%,说占32%,听占42%。可见,听说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形式。由于人类交际最常见的方式是听说方式,因此当我们有听力困难时,仅从“听”的方面研究还不够,更应当结合“说”去研究。简而言之,“说”本身的技巧和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听”的效果。英语新闻广播是口语形式,也应该从听说关系上去考量。
英语新闻广播的交际过程及特征
新闻报道是单项的交际过程。通常情况下,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都是双向的过程,如聊天、对话等。这时交际的双方或多名参与者既可以是话语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即交际双方既是说话人也是听众。然而,收听新闻的过程是单向的交际过程。新闻播音员和听众虽然构成了“说”和“听”的交际双方,但他们不在同一现场,只能与脑海中的抽象听众进行交流。前者在参与者的表情、手势等辅助语言帮助下,“听”不显得那么难。而且交际双方同在一个交流现场,即使出现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使谈话暂停下来,通过提问沟通弄清问题。相比之下,收听新闻除了来自收音机的声音,没有可视对象,没有匹配的、同步的场景等辅助手段,这种“一对众”的单一媒介形式非常容易让人跑神,难以集中精力。尤其是遇到广播噪音或其他外部声音的干扰,听者就更容易分心。收听过程中一旦跑神,就会出现语言信息流被阻断的现象,使前后文失去连续性,增加收听难度。
英语新闻报道的语言交际特征。虽然新闻题材要求语言使用简洁、准确,但新闻报道毕竟是口语表达体,一经“说”出就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第一,话语呈连续语流状。生活中的新闻播报不是朗诵诗歌,语音语调起伏不大,鲜有情绪色彩。英语是拼音语言,靠重音组成高低起伏的语调。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按照意群划分,每一个意群自成连续的语流,即不间断的、有意义的语句。对英语是非母语的人而言,听到一个连续语流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好判断正确的逻辑意群停顿的界限在哪而往往造成听力困难。例如:You say that it is a part from which I can start.(你说这里就是我可以开始的部分)此句中共有三个意群:“You say”,“that it is a part”,“from which I can start”。在自然状态下,第二个意群中的“a part”与第三个意群中的“from”容易被误听成“apart from”(意为“除了”)。一来因为“a”和“part”与“apart”几乎听不出差别,二来因为后跟的介词“from”恰好构成了人们熟悉的词组“apart from”。这样的误听就把整句话的意思歪曲并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其不具有可理解性,造成理解困难。
第二,连读同化本色。英语是拼音语言,汉语是音调语言。英语由元音和辅音组成音节,又依据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表意。连读、弱读及同化现象在说话间随发声部位和发声方式的改变以及口腔肌肉的运动而自然发生。一般来说,一个辅音后接一个元音时,这个辅音就和这个元音连起来读,听起来好似一个自然音节。这就会造成词与词的界限不清,引起误解。有些词,特别是虚词在说话时,由于不被强调而弱化,甚至被简单化以至于在听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或听不清。英语新闻播报要求字正腔圆,自然发生的同化现象正说明播音员是正宗的本族语操有者。同化是指一个音带有一些或全部邻音的特点。英语的语音同化有两种:顺向同化和逆向同化。顺向同化是指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反之则是逆向同化。如腭化、齿化、鼻化等是英语中常见的同化现象。研究表明[1]英语的塞音(f,v;F,V;s,z;W,T)和塞擦音(tF,dV)最容易受逆向同化而由浊辅音变为清辅音。
第三,个体语言差异。英语是音节语言,其重音、语调等的改变会带来意义的不同,出现语言变异的情况。有些变异是出于语言自然规则下的变异,但有些是说话人自己的讲话风格、习惯、口音、音质等,这种个体语言差异如果较为明显或听者不适应的话也会影响其理解。例如,a nice cup.“cup”中最后的双唇爆破音“p”会因人而异地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发送气的清辅音,耳朵能听到气流声;另一种是不发音,只做口型,即耳朵听不到声音,但实际上能看到说话人的双唇合拢。英语新闻播音员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收听的效果,同一条新闻由不同的播音员播出,其语调、发音和重音的不同会让听众有不一样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四,“说”的转瞬即逝性。英语新闻难听懂的又一原因是听的内容转瞬即逝,真实的新闻报道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听众没听懂的情况下回放。这点与阅读新闻报道不同。以读报为例,读者若遇到生词或复杂的语法句子,可以停下来,从前至后地反复多读几遍,而且定睛时间以看懂为止,还可以查字典或参考书,甚至可以询问他人。当时看不懂可以放下,间隔半小时、一小时或几小时、半天或几天、更长时间再看,新闻都不会从报纸上消失。也就是说,广播新闻是说出来的话,说过了就过了,不复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广播新闻的单一交际过程,听众与播音员之间没有交流,这种情况下听不懂常常会让人气馁、心乱、跑神,直至失去耐性。
“听”的认知机制
听新闻广播就是用我们的耳朵接受声波传来的口头信息,再经过大脑的相关主导区域解析信息,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听又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机制密切相关。
根据神经科学、医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人类的左右大脑有不同的分工区域,如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识字区和运动区等。同时,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分别交叉控制人的身体运动和机能。也就是说,当我们举起右手时,是我们的左脑半球支配的;反之是右脑半球支配的。人的左脑半球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语言中心,主要负责语言、分析、逻辑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半球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综合、几何、绘画等形象思维。
左脑掌控着的语言中心区。人类大脑解析语言的中心位于左脑。一个多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了解到,左大脑分三个区域掌管着语言功能,即布洛卡区、韦尼克区和三角回形区,负责产生和理解语言。这些区域被认为具有内在属性,其特定的细胞及其与大脑其他功能区的连接关系使得它们特别适合处理语言,特别是右耳处理口语信息的优势。
右耳优势论。意大利基耶蒂大学的卢卡·托马西博士和达尼埃莱·马尔佐利的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对双耳听到的声音处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到的信息被优先处理,接收到的命令更易获得执行,这就是“右耳优势”。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右耳得到的信息是由左边大脑来处理的,而左脑比右脑更具有逻辑性,更擅长理解口头信息。一个常被科学家用来证明右耳有优势的实验就是让受试人同时听站在他左右的两个人说出的单词,之后被问及听到了什么单词时,受试人总是先说出站在他右边那个人所说的单词。科学家们对此的解释是右耳听到的单词到达左脑的线路更直接,用时短(前文表述过人脑是交叉控制人类身体的事实);而左耳听到的单词要先到达右脑,再到左脑的语言中枢,因而线路较长,用时也长。右耳优势给我们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人的身体机能争取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化信息和最佳听觉效果。
“节能型”大脑转换站。大脑是人们思维、推论、认识、交流的总指挥部,里面好似是由数以亿计、错综复杂的神经连接起来的线路。虽然语言中心在左脑,但要把语言作为工具来实现交际目的,还需要大脑其他功能区域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语言思维活动。特别是在人们持双语进行交际时,大脑就好似一个转换站。有研究表明,人们掌握外语的程度不同,语言信息在大脑中从一种语言向另一语言转换的时间快慢也不同。词汇量大、语言水平等级高的人相对快些,用时短些,因而同样时间里捕捉的口语信息也多些。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大脑使用语言时所需工作能量与人们掌握语言的熟练度成正比,语言运用熟练度越高,大脑越省劲。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酒井嘉邦通过实验发现,如果人们熟练掌握英语,其位于太阳穴深处的语言中枢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为“节能型”语言中枢。研究人员请15名东京大学学生快速挑选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断层扫描装置检测学生大脑的活动。实验结果显示,回答越正确的学生其左太阳穴深处的语言中枢血流集中越不明显;而错误连连的学生其语言中枢活动却十分活跃,血流集中。这表明,人们在熟练掌握英语后,其大脑语言中枢会成为“节能型”语言中枢。[2]“节能型”语言中枢这个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在收听英语新闻广播中,听众应对自己的语言水平有所了解,一方面要听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节目,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重复多听,力求熟能生巧。当大脑转成节能型时,英语新闻难听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结语
“听”是一个复杂的感知过程,听英语要具有相应的语言水平,听英语新闻需要的是语言知识加百科知识加大脑各部分功能协同工作。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听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同时需要大脑的长期记忆库为我们提供与所听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就新闻的特点来说,这些相关知识是世界性的、背景性的,涉及万千话题、各个领域。如果收听时缺乏某种知识,那么即便是我们能听得清每一个单词,也未必知道其意思。另外“听”源于“说”,了解了“说”才有助于把握住“听”。解决英语新闻难听懂的问题一定要从“说”的方面下工夫。听说好似一枚钱币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医学的知识,了解“听”的认知机理,最大限度地快速接收信息,用最短的时间转换信息,使英语新闻的收听过程变得有意义且很享受。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何德功.大脑语言中枢熟能“节能”[N].新华每日电讯,2005-02-20.
(作者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