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佳 赵洛毅 张渊
【摘 要】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正处于积极酝酿之中,理论界借鉴国外成功的政府会计改革经验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并在不断完善中。文章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国际大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影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因素,从会计基础、会计对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分析了当前政府会计的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暴露出了政府会计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政府会计基础要素的修改,完善政府会计,以发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最大效用。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改革; 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比较之下,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起步晚、问题多,特别是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我国政府会计出现了一些弊端。而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正酝酿下一轮的政府会计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研究建立我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已经成为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必将影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成果、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及中国大国形象,文章拟对政府会计改革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等,均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主要致力于三方面转变:一是从传统预算会计到现代政府会计,反映政府履行职责与政府占用、消耗经济资源的配比关系;二是从公共投入(程序)管理到公共产出(目标)管理,消除公共悲剧;三是从偏重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防范财政风险。相应地,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体现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与监督。公共财政体制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来保证财政管理公正、透明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核算预算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效用性,保证政府采购的合理性及考察政府绩效。
与此同时,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相应的变化。如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我国对财政拨款采用“以拨作支”的方法,只记录每次拨款的数额,行政单位自己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行政单位只能得到当年度的预算额,财政对资金的控制加强,扩大了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政府职能转变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区域性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开展了所谓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各国政府一致期望改善公共部门的内部管理,提高成效和效率。
在新公共管理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对当前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正逐步实施政府职能转换,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纲领和建立透明、高效政府的目标。《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从法律上界定了政府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界限,促进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强调政府的受托责任,受人民之托,管理国家事务,政府应当好人民之家、理好人民之财,践行绩效政府理念,体现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政府。
欲实现上述政府职能转变,必将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应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它能对政府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在这个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至关重要,是政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财务报告应全面反映当期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转情况及现金流量,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及政府绩效。因此,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政府会计改革,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体现了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三)国际大环境促使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至今已有三十多年。预算管理和政府会计一直处于这场运动的前沿。美国联邦政府1990年成立的联邦政府会计咨询委员会一直在努力,试图将联邦政府会计基础由原来修正的现金制改为应计制。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发布的公立单位公告第2号《政府财务报表的目标》(1984)、第6号《地方政府财务报表目标和一般原则》(1990)要求,政府或政府单位采用修正的应计制基础。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第27号会计准则公告《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1989)和第55号《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1992)要求,政府及政府部门采用应计制基础。而美国、加拿大等国正积极酝酿下一轮的政府会计改革。
在我国,作为整个会计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会计,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在某些方面甚至滞后于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可能遵守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是其必要条件。
二、当前我国政府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会计对象概念狭窄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2005年开始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可以说,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政府会计,或者说只有政府会计的一部分——预算会计。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特别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反映了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信息,但不能像政府财务会计那样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预算收支对政府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产生的当期影响及连续影响。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只涉及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其计价对象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应收款项、预拨款项、财政周转放款、借出财政周转金以及待处理周转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认为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并没有引入一些非金融资产,如不动产、基础设施、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其对资产的计价范围非常狭小。同样的原因,我国的预算会计中的负债概念也反映得不全面,缺少政府的或有负债,可能导致政府在某些金融活动中(发行政府债券)承担较大的风险。
(二)政府会计基础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采用的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中,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现金制会计确认的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这就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进度,也便于落实预算余缺,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这是它的优点。但是,按照这种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因为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其需要将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从本期推迟到下期,或从下期提前到本期),使会计信息缺乏一贯性和可靠性。此外,收付实现制会计还有其他的缺点。比如,无法分清各级政府及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责任,特别是涉及到财政体制结算、税收返还、预算拨款或财政补助等情况,也无法落实政府的经济管理责任。
(三)会计信息质量(政府财务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主体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典型的财务报告为年度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报告使用者能否全面、客观了解政府运行情况。在我国虽然每年各级政府在开人大会、政协会时都会有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但并不是完整意义的政府财务报告。这些报告大都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反映政府财务信息。
三、改进政府会计的对策
(一)扩大政府会计对象
政府会计应当从更广的范围来研究会计对象,即政府会计对象除了反映当期预算资金运动情况及结果外,还应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应相应扩大资产、负债等要素的范围,尽可能把政府的所有资产都纳入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可以全面反映政府的受托管理责任,分清各级各部门的政府职责的履行情况,以降低本届政府承担的运营风险,减少对下一届政府的影响,体现科学发展观。
(二)以修正的现金制为核算基础
现行现金制核算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对政府会计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应采用修正的现金制,逐步过渡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其实我国政府实务界已开始接受修正的现金制,这是很好的趋势,应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以实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以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一贯性,落实当期政府经济管理责任。
(三)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随着我国公众对政府财务关注度的提高,政府更应注重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编制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已是迫在眉睫。首先,应明确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笔者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关政府职能履行情况,以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其次,可以借鉴企业财务报告的形式,结合政府运营的实际,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应信息全面,涉及政府资产、负债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些特殊项目的信息。
总结
当前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多考虑扩大会计的核算范围,将政府的全部资产与负债纳入核算范围;逐步实现从修正的现金制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转变;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这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3-6.
[2] 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J].会计研究,2001(6):9-17.
[3] 黄世忠,刘用铨,王平.美国联邦政府会计难点热点问题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4(11):13-19.
[4] 周亚荣,余国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发展[J].财会通讯,2006(7):138-142.
[5] 杜雁.基于公允价值的我国政府会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