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测海守礁人

2012-04-29 00:44承清德伦老实
百姓生活 2012年8期
关键词:永暑礁分队南沙

承清 德伦 老实

在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永暑礁上,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政府于1988年建立的海洋气象观测站。海军大校李文波,是这个观测站的一名工程师。

1985年7月,李文波从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毕业,他毅然选择到海军东海舰队当一名海测技术员。1991年6月,李文波得知南沙守备部队选调水文气象专业干部,主动申请到南沙守礁。新婚第5天,他就吻别妻子奔赴南沙守备部队报到,成为南沙第一批地方大学生干部。潮起潮落,日月如梭,至今李文波已扎根南沙21载。从27岁到48岁,21年来李文波有10个春节在南沙礁盘上度过,曾数十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观测任务,2次荣立三等功,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今年6月,李文波荣获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称号。

140万组数据见证他对军人使命的无限忠诚

2012年4月,南沙永暑礁。

主权碑上的“永暑礁”与礁堡上“祖国万岁”几个大字,在五星红旗下交相辉映显得特别神圣。庄严的国歌声中,第100批与第101批守礁官兵正在进行隆重的交接仪式。

站在主权碑前,李文波对接班的分队长赵军千叮万嘱:上报的气象数据要好好校对,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失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千万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

自从1991年李文波调入南沙守备部队成为永暑礁海洋气象分队一名工程师,每次下礁他都不忘这样对下一任交代。

“我们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立的74号海洋气象观测站,观测得到的数据要参与国际间的交换共享,意义十分重大。”李文波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虽然枯燥但非常神圣,因为每一组气象数据都代表着国家尊严,代表着我军形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多年来,李文波为南沙守备部队培养了不少气象业务尖子。按理说,他完全可以指挥这些“弟子”在一线工作,但为了确保每一组数据的精确性,他始终坚守在气象观测第一线。沧海孤礁上,烈日狂涛下,李文波带头冒着生命危险去取样、测点。多少次狂风暴雨中,多少次台风肆虐时,他在测点的过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5年12月19日,南沙海域遭遇12级强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海面巨浪滔天。“天气越恶劣气象数据就越宝贵,这么难得的气象数据绝不能漏掉。”李文波决定亲自前往观测点取样。礁上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腰痛厉害,劝他让年轻人去干。李文波笑了笑:“这组气象数据非常重要,我怕年轻人把握不准。”他强忍腰痛扎上保险带,和气象分队班长赵光霞相互搀扶,冲进了暴风雨中。室外风急浪高,李文波和赵光霞匍匐前行,巨浪一次次将他俩盖住,200米不到的路程,他们足足爬了半个小时……

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宝贵的气象资料,李文波在南沙经历了数十次。正是有了他的这种较真劲,南沙海洋气象观测站上报的数据被公认为最佳等级。

2009年8月,李文波在一次巡查中,发现国家海洋局设在永暑礁的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这会影响到南沙海区所有潮汐表的准确性。”他立即向上级建议进行复测校准。

征得上级同意后,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带上压缩饼干和饮用水,3海里的距离,每10米测一次,每个数据都反复测几遍。寻点、标示、记录,一天下来,李文波弯腰数千次,泡在海水里的双脚被锋利的礁石剐得伤痕累累。几天后圆满完成校准任务时,李文波已累得不能动弹,是战友们架着他回到营房的。

21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每隔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多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每隔3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一次观测结果。截至今年4月,气象分队已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家海洋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南海气象史上的10多项第一书写他追求的小礁大业

南沙远离大陆,环境十分艰苦。这里高温、高盐、高湿,礁上寸草不生,淡水和蔬菜需从大陆补给。到这里的人无不感慨:“到南沙守礁,就是每天躺着什么都不干,也是奉献!”这话,李文波听过无数次,但他没有躺着。军人的职责,让他必须勇往直前。

1998年,李文波被任命为气象分队分队长,他决心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那几年,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齐心协力将气象观测场、预报室等10多个场点,逐一进行升级改造。有一年,上级决定在观测站建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当时时间紧、任务急,地方技术专家因碰上恶劣天气上不了礁。“没有专业人员,我们就自己干。”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顶烈日、迎暴雨,扛水泥、搬器材,通宵达旦摸索着施工。

礁盘上施工,比大陆要困难得多,一锤子下去,虎口震得开裂,礁石上只冒出一个小白点。李文波硬是靠一张设备说明书和一张其他观测站的照片,用“纯手工”作业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庞然大物建了起来。时隔3个月,国家海洋局领导和技术专家到现场验收:全部合格!看着李文波他们一双双布满老茧伤痕累累的手,验收人员感动不已:“完全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这套系统,目前国内所有气象观测站中就你们一家。南沙军人真不简单!”

在李文波的带领下,永暑礁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短短几年时间,观测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名合格的气象人,不能只满足于准确地记录气象资料,还要掌握南沙的气象规律。”通过对历年来南沙所有的气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李文波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和特点,以及南沙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海区海浪等多种现象的生成发展规律,摸清了“南海龙王”的“喜怒哀乐”。他撰写的《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先后在多种专业杂志上发表。

2000年3月,李文波经过两年潜心钻研,编写完成了10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该书的出版印刷,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不仅成为海洋气象分队的通用教材沿用至今,其他气象部门也将该书作为重点参考资料。

通过长期的实践,李文波逐渐成为官兵眼中的“南海气象王”、“南沙活预报”。2005年的一天,李文波在永暑礁码头散步时,突然刮起了6级大风,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泛起了层层白浪花,远处的天空云层也有点反常。当时值班拖船正停靠永暑礁码头,如果风力继续加大将无法出港。容不得多想,李文波立刻跑回到气象预报室,查看最近几天的气象传真图,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得出强冷空气急速南下的结论。他迅速向礁上部队领导汇报气象突变情况,部队领导果断下令:“值班拖船迅速出港避风!”半个小时后,永暑礁海域刮起了9级以上的大风,港池里掀起了3米高的巨浪。部队领导紧紧地握住李文波的手:“老李,幸亏你的预报及时,要不然拖船出不了港撞上码头,后果不堪设想啊。”

辛勤耕耘结硕果,小礁也能成就大业。21年来,从第一本南沙水文观测教材到第一套大气波导站,从第一份电子气象数据报表到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的10多项第一。

据国家海事局统计资料显示,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立之前,南沙海区重大沉船事故时有发生,几乎每次事故都与气象和海况有关。而近20年来,由于永暑礁为过往船舶提供了准确的天气和海况预报,南沙海区再也没有发生重大沉船事故。

2950天孤礁坚守诉说他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2011年12月底,南沙守备部队迎来第100批换班任务。部队领导考虑到李文波已9次在礁上过年,加之他关节炎又犯了,没有安排他守礁。李文波知道后,多次找领导申请:“我离退休时间越来越近了,守礁的次数屈指可数,让我多去几次吧。”最后,部队领导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换防的军舰要启航了,妻子赵善英急匆匆地为李文波送来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全是瓶瓶罐罐的药,还有去湿茶、螺旋藻、黑芝麻……

“以前上礁,他什么都不用带,拎几件换洗的衣服就走了。现在啊,全身都是病,各种各样的药都得备着。每次他一走我这心就揪着,就怕他身体出问题。”说着,赵善英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怕李文波看见她流泪,每次送行,赵善英都不去码头,只是远远地站在营门外,默默地看着军舰解缆启航。和妻子比起来,李文波要平静得多,上礁犹如回家一样。他说,自己听惯了大海的涛声,回到陆地,生活反而不习惯了,有时甚至连觉都睡不着。

南沙礁上湿气重、盐分高,官兵曾经带一只军犬上礁,没想到3个月后,这只军犬得了风湿病连站都站不起来。因多年守礁,李文波罹患了风湿疼痛等多种疾病,关节炎发作时,上厕所、下楼梯得靠别人搀扶。医生警告他:“再不注意,将来只能坐轮椅!”即使是这样,每次南沙换班,他都争着去。他说:“哪怕退休后坐轮椅,我也不离开守卫南沙这个神圣岗位!”

李文波的爱人原来在宁波有着稳定的工作,李文波调入南沙部队后,夫妻两地生活,亲友多次劝李文波转业,但李文波反而说服妻子随军到了部队。他为守礁从没有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家中先后有6位亲人去世,因大海阻隔而无法回家给亲人送终。

2005年9月,正在大陆的李文波突然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说母亲病情危急。李文波考虑再三,决定请假回家探望。当他赶回山东平度老家时,母亲已处于半昏迷状态。面对垂危的母亲,李文波心如刀绞。他在母亲病床前寸步不离,喂饭、擦身……恨不得把所有的事都揽到自己身上。此时母亲潜意识中感到儿子已经回家,持续几天总是重复着同样一句话:“儿……快……快回去,别……别耽误工作。”李文波哽咽难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在她病重的5年中,从没提过让儿子回家看一眼,却一心想着让儿子多报效国家。10天后,李文波接到去南沙守礁的命令。他二话没说,在病床前跪别已经昏迷的母亲,带着满面泪水离家归队。回到部队第二天,李文波就收到母亲病逝的消息。而此时,前往南沙的军舰刚驶离码头。那天夜里,李文波一个人走到后甲板,失声痛哭。回到南沙礁盘上,李文波拿来一瓶酒,洒向浩瀚的大海,面向北方磕了3个头:“娘啊,儿子在南沙为您送终了!”礁堡无言,大海无声,南沙礁堡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了这位南沙守礁军人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21年来,李文波从一名中尉军官,成长为一名大校军官。他先后29次赴南沙守礁,累计守礁时间8年零1个月,光在来回南沙路上的海上航渡时间加起来有420天,路程可绕地球赤道2周半。李文波成为至今在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功臣,可他仍然像以前一样,每次换班,他和新上礁的战士一样睡大通铺,一起在甲板上吃饭。

痴心不改南沙梦,一片深情在蔚蓝。21年里,李文波曾有很多机会离开南沙,但他始终如礁石依恋礁盘一样,坚守在那里。2009年秋,李文波回山东老家探亲,恰逢大学同学聚会。大学毕业20多年了,李文波同学中有的成了国家机关部门领导,有的成了大型企业高管,还有一些移民海外。当同学们得知李文波还坚守在南沙时,都很惊讶:“快50岁的人了,怎么还在南沙啊!”有同学主动提出要帮他调到大城市,换一个环境,但被李文波婉言谢绝了。

聚会结束,大家收到李文波的短信:“我深爱南沙这片蓝色的国土,深爱南沙的气象事业。感谢各位同窗的关心,调离南沙之事,敬请甭再提了!”他的短信震撼了所有的同学。

“你是我们的骄傲!”一位老同学给李文波回短信,“从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猜你喜欢
永暑礁分队南沙
南沙,大湾区的未来之城
日占南沙与美国的外交应对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南中国海军魂
娇美礁更美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南沙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