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名留守儿童同时溺亡,全村找不到年轻人救援

2012-04-29 00:44梁赓
百姓生活 2012年8期
关键词:宜春水塘孙子

梁赓

今年5月,江西宜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李细秀老人的5个孙子孙女,同时溺亡于村后的一口水塘。出事后,李细秀得到孙子报信,急忙向村里人求救,然而,却没有找到一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5个孙子孙女瞬间殒命于村后的一口水塘,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也不过11岁。这个悲惨的现实,击垮了71岁的李细秀和72岁的王久寿。李细秀几乎4天没有起床了,她的脑海中,一直抹不去5个孙子孙女在面前活蹦乱跳的身影。仅仅几个小时,阴阳两隔,沉重的悲痛和负疚感,让她无法想象余生怎么度过,怎么面对儿子和儿媳们。

李细秀的老伴儿王久寿坐在门口抽土烟,不经意间一行浊泪流了下来。大儿子王光忠、小儿子王光军都带着妻子外出打工,把孙子孙女托付给他和老伴儿照看,谁知厄运意外降临。

避不开的悲剧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塘溪村璜溪组,是距离宜春市约80公里一个青山环抱的自然村。

5个孙子孙女的突然殒命,让王久寿一家陷入阴霾。5月10日上午,王久寿坐在家门口,点上了自己卷好的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他的妻子李细秀这两天一直躺在里屋的床上昏睡,一旦清醒过来便哭着喃喃自语:“5个孩子啊,真想投进水塘和他们一起去了……”

时间倒回5月6日那天,这是一个周日。中午大约一点钟的时候,老两口照看小孩们吃完午饭,就让孩子们去里屋了,到了下午约3点钟,最小的孙子健健(化名)突然反穿着背心,一脸惊恐地从外面跑回来了,说哥哥姐姐都在水塘不见了。

“6个孩子跑去玩了,大儿子两女一儿,小儿子也两女一儿。”李细秀说,当天这几个孩子很可能是从家中的后门跑了出去。健健跑回来时说,他和5个哥哥姐姐到后山摘野果,后来感觉天热,就到村后水塘去洗澡。他感觉水凉,下水后很快又上来了,却发现哥哥姐姐都不见了。

事发后,全村在家的村民,包括村书记,还有派出所民警等人先后都赶到水塘边。下午5点钟,被打捞上来的,是5具赤条条的遗体。

事发时,孩子们的父母,也就是王久寿的大儿子王光忠、小儿子王光军,都带着妻子在外地打工。噩耗分别传到了他们那里:王光忠痛失的是两个女儿王宝兰(11岁)、王心满(10岁)和一个儿子王玉波(6岁);王光军失去的是两个女儿王宝婷(11岁)、王意族(10岁)。

兄弟俩赶了回来,他们心里有悔意,也有无奈。

“我早就不想出去打工了,我妻子也不想去。没有办法,家里缺钱,两个人去宜春打工,能照应着。”王光忠患有严重的白癜风症,建筑工地活又重,他说他们身子吃不消,早就心生退意。

“一个月之前经人介绍才到深圳打工,本来打算干上几个月就回家的。”王光军摇着头说,“现在想,有些事情可能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家翻新了房子,花了大约3万元,其中2万多元是借的。我们兄弟不出去打工,怎么还债,孩子上学的钱又怎么办?”

“老年救捞队”

当李细秀听到小孙子健健回来报信后,心急如焚地满村找人营救,但村里很难找得到年轻人。最后她租了一辆摩的,到处寻找,才叫上了两位年轻人。时间一拖再拖,最终得到的是人亡心碎的结果。

塘溪村村党支部书记钟监长说,水塘距离村里大约有3里地远,主要是灌溉用水,现在到了丰水季,所以水比较深。事发之后,对于一个5岁多的孩子来说,跑过来报信需要不少时间,再找人救人,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钟监长还表示,璜溪组约有300户,1000多人。村里耕地不多,也没有大工厂,所以劳务输出是比较多的。不少人出外打工,村里面的老人和孩子确实较多。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儿,村民们奔走相告。虽然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小了,但很多人都出来帮忙打捞孩子,只是救援人员的年龄也不小了。56岁的王成生、58岁的王有福、64岁的王玉华和65岁的王根福,都去帮忙了。他们说自己能做的很少,他们中年龄最大的王根福也亲自下水打捞了。他们还说,在打捞中,贡献最大的要数43岁的村民王庆福,他一个人捞上3个孩子。

王庆福在家也是偶然。他说自己之前也在外面打工,攒下一些钱,这段时间便回家来盖房子,听到出事儿了便去帮忙,“我年龄相对小一些,虽然不太会游泳,也能帮上一些忙。水大约有2米半深,我捞上3个孩子来,可惜都不行了。”

塘溪村村委会主任欧阳庆根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他们非常痛心,村里事后组织捐款,筹得款项大约8500元,其中有两人捐款最多,分别是2000元和1000元。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听说捐钱最多的人,是这里出去打工的人,似乎是在浙江当厂长。

“候鸟打工者”

家里用钱,为何不通过种地多挣一些?王家两兄弟算了一笔账,结果还是打工更好。对于在外打工,王光忠说,自己和妻子在宜春工地打工,苦点累点,一天能挣100元钱;王光军说,在深圳机会更多一些,夫妻俩一年省吃俭用能攒下3万元钱。

如果是种地,那就只能保证填饱肚子。兄弟俩告诉记者,他们这一大家人,总共大约有2亩多地,现在荒废了不少,只剩一亩八分地,“我们就种水稻,一亩地一年能挣个三四百元,只能保证自己不去外面买粮食。根本不能赚到钱,更别说还债了。”

“外出打工,好像就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的。”王光忠和王光军说,他们两人都是从1997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外出打工。主要是去广东,去一些电子厂、机械厂之类的地方工作,“那时候都改革开放吧,外面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土地就这么多,也挣不到什么钱,劳动力剩余,就出去了。”

“我们盼着回来,看看老人,陪陪孩子,有家的感觉。”王光忠说,有时间他会把孩子们接到城市里面,“五一节的时候,我就把孩子带去了,让他们看看城市。我们也安心,感觉累也值了。”

与王家的情况类似,塘溪村璜溪组有不少老人、孩子成了留守者,青壮劳力大都出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64岁的村民王玉华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留守者。他的儿子38岁了,还在外面打工,他就负责照顾孙子,“种地一年挣得太少,连买菜的钱都不够。”

村民彭友兰也60多岁了,她的丈夫与她年龄相仿,现在还在宜春一家工厂打工,“具体做啥?民工呗。年纪大也是要做的,要不吃什么?就是生病的时候感觉需要有人照顾,就叫老头子回来做口饭。”

“哪个都不想出去,出去能舒服啊?”38岁的村民中六英说,自己的丈夫也出去了,去江西省其他地方挖煤,“家里有公公婆婆,还有爸爸,还有我和孩子,这么多人要吃饭,还要盖房子。我的男孩16岁,也要出去打工了。”

塘溪村党支部书记钟监长也表示,除了对王家的关心和资助,他们也已经在村里开会,一方面让学生注意安全,另一方面也提醒家长,权衡外出打工的利弊。

只是,对于村民来说,这个权衡对他们来说还是颇为纠结,“不出去打工,又能干什么?”

守望一个家

此事在网上散播开来,在外打工的天台镇人,心里似乎比别人都痛。“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的家长,也是天台镇人,看到这篇报道,非常的难过。”这是网友阿英5月9日在网上的留言,“为了生活条件能好点,做父母的不得不忍心丢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想家想孩子的心情,只有做留守儿童的父母才能体会。”

附近村的汤先生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说非常能理解王家人的心情,“我也在宜春打工,除了在村里种地,我也尝试过养鸭、养鱼,都不如在城市打工挣钱多。因为不在家,所以才感觉到家的好。我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未来的路,是否进城(打工)不重要,只要有个完整的家。”

在王久寿的家中,孩子们的鞋子还安安静静地摆放着,学习用品也还没来得及收拾。这些沾有孩子气息的东西,对于这家人来说,充满了回忆和感伤。

王久寿老人的卧室中,除了一张床,没有太多的摆设。墙上贴着的很多张已经发黄的纸张,上面记录着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两个儿子“光军”、“光忠”的电话。

王光军说,自己平时在外打工,最为惦念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我每周都要打个电话回来,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听话吗,爸爸妈妈身体怎么样。现在孩子没了,老人身体也不好了,打这个工真的值吗?”

王家最小的孩子健健幸运地留在了人世,他对于死亡的概念没有这么清晰,只是感觉这么多的玩伴一下子就这样消失了,只能自己一个人孤单地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唯一让他感觉高兴的是,以前不能陪伴在身边的爸爸回来了,而且对他格外照顾。于是,他也总愿意跑到爸爸王光军的臂弯里面撒娇。

王光军和王光忠两兄弟对记者说,经历了这些痛楚,他们近期不打算再出去打工了,要好好在家陪着老人和孩子。“就算苦,我们也要坚强地活下去。只要有个完整的家,不管在哪里,都好。”

随后,他们又补充道,希望有办法,能让他们既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又可以腾出手来改善生活,“如果有机会,我们能带着家人住到城市,那就更好。(据新华网)

猜你喜欢
宜春水塘孙子
一个小水塘
老家的水塘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醉在水塘
孙子壵
宜春
荒漠水塘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