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梵高的生存意志及其主观情感绘画语言的形成

2012-04-29 00:52张晓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梵高主观

张晓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是处在西方绘画艺术在许多层面发生根本性变化与变革的时代,他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风格主要是运用强烈的色彩以及扭曲的线条,表现出人类灵魂最深处极端的激情;他的作品是从印象主义出发,并且超越了印象主义的界限,巧妙而自然的将动态的色彩表现发展到了与主观情感的高度结合。而他绘画作品中所涵盖的表现主义精神正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形成。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出身贫寒、挫折连连,这使他早期就对劳苦大众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社会最底层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正因为如此,梵高的生存意志及其主观情感也逐步确立并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

出生在荷兰农村一个穷苦牧师家庭的梵高,23岁当上了一名传教士,在比利时的一个矿区工作,由于他对人类怀着真挚的同情心,所以常把自己的东西施舍给贫苦的人们,并热心的帮助弱者。从他的早期作品《吃土豆的人》可以看出他是把农民看做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来进行描绘,表现他们的贫穷状态与深厚淳朴的情感,同时还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尊敬与同情。他为了表达这一主题,注意环境氛围的营造,画面上的一家人围着狭小的桌子坐着,周围的环境也显得非常拥挤,低矮的屋顶给人以压抑感;画面尤其重视农民的形体和姿态的塑造,以其粗犷的笔触和浓重灰暗的色彩取充实他的画面,整个画面显得厚重苦涩,没有一点空隙,给人以透不过气的强烈沉重感。显示出这个时期他很少注重色彩与光的表达而是重在情感的真实再现。《纺织工人》也同样是这种绘画风格,梵高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色彩在画面上的运用,而是致力于情节的描绘与再现,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特征。在矿区做传教士时,梵高的生存意志及主观情感已经聚合融通,其艺术主题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自然和人性的解读,其中无不蕴含着质朴而坚强的生存意志与对生活的强烈渴望。

梵高曾说过:“在这世界上,要想修行向善就必须放弃私心杂念。人们在这个地球上不光是为了自得其乐,而是要老实真诚,并从驱使人们疲于奔命的世俗事物中超脱出来。”他是这样说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以整体观的眼光看待梵高的身心痛苦时,我们会真切的发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水平比普通人更趋向于一种感官化,本能化与生命化,那种回归自然的绘画主題是梵高把自然从现实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绘画作品真实直白的自我情感,使欣赏者有着直观的触及心灵的感受,在他的绘画作品里,很难找到安宁和平的东西,一切所能看到的似乎都是在扭动,在挣扎,在痉挛,这同样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背景和社会文化等因素使得梵高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就是这种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完全是内心化情感状态的孤独感,使他更加深刻,更加理性的体验和观察生活的广度及情感的深度。

由此可见,其绘画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并非与生俱来的,是经历了漫长的一个过程,一步步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与梵高贫穷而苦难的生活经历以及独特的性格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发自内心情感色彩的再现。梵高的绘画作品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主观表达意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表达的形成,是得益于印象主义画派所倡导的色彩理论和实践。1886年是梵高绘画艺术创作经历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接触到了极具动感、明亮色彩的印象派绘画。在印象主义绘画色彩与光的理论与实践的启发下,他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色彩感觉方式,从以前那种静态的色彩感觉方式转变为动态的色彩感觉方式。色彩感觉的改变使他的绘画作品极大的改变了面貌,他曾经说:“法国的社会指导着我的思想,显的这么有益,非常有益,也有益于全世界。”他放弃了在荷兰时期的那种以灰褐色调子为主的风格,画面上的色彩开始变得富有动感并鲜亮起来。

梵高从印象主义画派中吸取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他从来没有像印象主义画家那样完全使用自然光与客观色彩的表现。他的绘画语言不是为了再现客观视觉的真实,而是要表现他对真实事物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是强烈的自我表现和他内心所蕴含的那种灰色调子,也注定他会迅速地远离印象主义画派。

印象主义画派那种动态色彩的表现是为了实现视觉的客观存在,而在追逐光与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主观感情的表达。这与梵高充满主观意识的情感相差甚远。古罗马的美学家朗吉弩斯在著名的《论崇高》中就写下这样的结论“那些巨大的激情,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只没有了压仓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每每需要鞭子但也需要缰绳。”的确,情感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和受感动的,更应是对内涵的意味,按照整个广度和深度加以彻底体会,不然所谓的体验状态就只能是外在的东西了。在梵高的绘画作品里,他使用的笔触已经完全的被解放了出来,不仅囊括了形、色、气,而且更加密切的和梵高瞬间产生出来的心灵感受联系起来。在不断的尝试与改变经历中梵高发展了一种有清晰运动感的线条笔触和强烈色彩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情感色彩语

本文以梵高绘画作品中表现主义精神的建构这一角度,通过画家精神历程的再现体现画家的主观情感绘画语言的形成,发现画家的绘画作品都蕴涵着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真实主观感受。同时,他的绘画是一种全新的、朴实的艺术,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梵高这种充满着表现主义精神的绘画风格改变了一个时代,开启了绘画史上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梵高主观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