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云
目前在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很多老师感到发愁:不少学生连题目意思都看不懂,更谈不上能把题目完整地解答出来了.通常,当学生看不懂题意的时候,数学老师总会归罪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行,更有甚者将之归罪于语文老师.其实,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在数学课上注意让学生进行一些阅读训练与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求解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应用题的阅读能力呢?
一、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
要改变过去数学教学中的“讲练结合”为“讲练读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的空间,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平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将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课堂上要鼓励、欢迎学生阅读,要大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
二、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容
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教科书上一些内容让学生阅读.例如,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将精力重点放在题目的阅读上.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审清题意”才是解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再如,对于课本上一些总结性的语句,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关键字、词去品味,以加深理解,促进记忆.
三、给学生指导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导”字,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在应用题教学中,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或不等式的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通过阅读,在具体问题中实现去“伪”存“真”,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在具体的问题中,有时等量关系在题目中能直接找到,让学生通过阅读在题目中作出标记;有时并不明显,可能隐含在某一条件之中,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入分析题意,读出潜台词,从而挖掘出所有的题设条件.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性训练与培养,就能逐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笔者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步骤指导学生读题的.
1.提取信息,去粗存精
近几年中考题中,为了体现时代特征,会加入一些背景材料,虽然这些应用题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其实这些题目中很多文字是介绍情境的,与解题没有多大关系,怎样才能透过应用题繁多的文字和冗长的叙述,全面、本质地把握住问题呢?其实应用题目中往往包含一些关键词,有时会提醒我们其中的数量关系或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应收集有用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确定哪些背景材料对解题是毫无用途的,可以用铅笔删掉,以减少问题容量,做到“去粗存精”.
问题1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学校甲、乙、丙三名学生一同调查高峰时段北京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的车流量(每小时通过观测点的汽车车辆数),下面是三名学生汇报的高峰时段的车流量情况.
甲:二环路车流量为每小时10000辆.
乙:四环路比三环路车流量每小时多2000辆.
丙:三环路车流量的3倍与四环路车流量的差是二环路车流量的2倍.
请你根据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求出高峰时段三环路、四环路的车流量各是多少.
它曾是某市一道中考题,这种应用题突破了传统应用题类型,充满时代气息,它考查的知识点是七年级的一次方程问题,但它的背景材料带来的大容量的阅读给许多学生解题带来了干扰,如果我们将无关的背景材料去掉,问题就简化为:“已知二环路车流量为每小时10000辆,四环路比三环路车流量每小时多2000辆,三环路车流量的3倍与四环路车流量的差是二环路车流量的2倍.求出高峰时段三环路、四环路的车流量各是多少.”此时,阅读量大大减少,已知、未知都非常清晰,问题将不难解决.
2.理清数据,质疑问题
经过上面的去粗存精过程,再对余下的有关题目的条件进行逐字逐句阅读,带着问题去读题,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在此过程中,一边读题一边用笔勾画出能体现相等关系的重点句子和关系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标出已知数量,思考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问题2 一队学生从学校步行去博物馆,他们以5 玨m/h的速度行进24 玬in后,一名教师骑自行车以15 玨m/h的速度按原路追赶学生队伍.这名教师从出发到途中与学生队伍会合共用了多少时间?
通过对条件的分析后判断出是行程问题,思考行程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理出题中数量5 玨m/h,24 min,15 km/h各代表哪些量,再提出问题如“教师从出发到途中与学生队伍会合相当于行程问题中的什么类型”“教师与学生队伍会合时各用多少时间”等,有了疑问,思考就有了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在寻找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熟悉题中有几个已知量、几个未知量,题中各数据又代表哪种量,重点句是哪句,能否反映这些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题目的类型,解决疑问.
3.提炼关系,建立等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和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即用数学的语言将题目的情景、已知、未知、求解在大脑中进行再现,把勾画出的能体现等量关系的重点句子翻译成数学等式,或把关系复杂的难点句子结合题目类型特征进行分析,理出等量关系.
总之,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益与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综合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所以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最终形成阅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