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玲玲 吴玉洁
教材分析:
《藏羚羊跪拜》是语文试验教材六年级第六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课。这是一篇有着丰富内涵的文章,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有以下几种:圣洁的母爱、保护珍稀动物、表现老猎人复杂的人性、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分析老猎人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心理)的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朗读、圈划交流、观看视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尊重生命。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老猎人形象的分析,理解文本的另一重要主题——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共同讨论了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并被藏羚羊的母爱所打动。藏羚羊的跪拜不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文中的老猎人,这节课我们主要关注老猎人的形象。
二、分析课文
1.再读文本
请全班同学齐读第四节,读后思考:这一段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老猎人的形象,请把这句话找出来。(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2.品读文本
“杀生”与“慈善”是互相矛盾的两个词语,为什么作者说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呢?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认为老猎人是慈善的,也可以认为老猎人是杀生的,当然也可以认为老猎人是杀生与慈善集于一身的。)请学生自读课文并做圈划,之后交流讨论。
品读范例:
(1)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这是对老猎人随身携带的装备以及捕获猎物的细节描写。杈子枪的“油光闪亮”表现出老猎人对这把枪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加上“沉甸甸的各种猎物”就更显现出了这位猎人从事这一职业的时间之长和打猎经验的丰富。换而言之,在他枪下死去的动物可以说是很多很多的。这些词语充分表明了老猎人杀生的程度。)
(2)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这些细节描写充分体现出了老猎人具有慈善之心。)
(3)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老猎人以打猎为生,“杀生”杀的是动物,“杀生”是他的职业,是他谋生的手段。相比起那些偷猎人而言,他应该算是善良的百姓。)
3.深入研讨
在品读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来思考老猎人的形象。(明确:“杀生”与“慈善”在老猎人的身上并不矛盾。因为“杀生”的对象是猎物——“猎物”这个词语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也可以出示“动物”、“猎物”让学生挑选,视学生情况而定;而“慈善”的对象是“人类”。)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老猎人放弃“杀生”?“埋枪”这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藏羚羊的跪拜是促使老猎人放弃“杀生”的转折点,改变了他的人生。联系前面关于“杀生的对象是猎物还是动物”的讨论,引出“怀孕的母藏羚羊不可以是猎人捕杀的对象,因为它对于生命的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埋枪”这个动作说明老猎人要为自己的行为忏悔。至此,他由一个善良的人升华为一个完美的人。)
最后,引导学生感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多媒体展示:1.歌颂圣洁的母爱。2.保护珍稀动物。3.尊重与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可以允许学生做任一选择,只要有自己的感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强求都选第三个。)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想起了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熊的故事》。它讲述的也是动物与猎人之间如何从敌对走向和谐的故事。在北美洛基山脉中,有一只大灰熊与一只小灰熊相依为命,但是有一些猎人却觊觎上了大灰熊珍贵的皮毛。在一次捕猎的过程中,大灰熊身上中了一枪,但还是逃脱了,而小灰熊却被落下了。一位年轻的猎人收养了这只小灰熊,并与它成了朋友。又是一次捕猎的行动,年轻的猎人因为缺乏经验,在等待的过程中丧失了警惕性,于是发生了接下来的一幕: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观看后谈感受。
四、小结
在藏羚羊母爱的感化下,老猎人最终埋掉了自己的杈子枪,不管他的结局如何,我们相信他始终会带着一颗忏悔的心,将慈善进行到底。在大灰熊不计前嫌饶恕自己生命的感化下,年轻的猎人不仅放下了自己的枪,也劝同伴们放下了他们的枪。的确,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它们和我们共享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更何况,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不应该为了经济利益,过度地捕杀,尤其是珍稀动物,更应该要好好保护。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重,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