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林:与潮流赛跑

2012-04-29 22:08顾思宇
当代党员 2012年9期
关键词:黄伟图形学重庆大学

顾思宇

内蒙古高原,狂风怒吼,推动着呼和浩特市一座70多米高的风力发电塔的风车“呼呼”直转。

塔底,一群专家正仔细调试检测这座风力发电塔。

“咱得到机舱看看。”63岁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玉林指着塔顶,对博士生金鑫说。

“何老师,那太危险了!”金鑫心里一颤,“电梯不能直达机舱,有十几米的距离需要爬云梯上去。”

“咱得上去调试机组。”何玉林坚定地说。

说完,何玉林便抓紧云梯,缓缓地往上攀爬。

一会儿,何玉林便爬进了机舱:“小金,快上来。”

这是2009年1月的一天,何玉林和他的学生受邀为呼和浩特市一座新装的风力发电塔进行调试检测。

在金鑫看来,何玉林一直在跟教学科研的潮流赛跑。

赤脚起跑

1978年春,万物复苏。

站在重庆大学校训墙前,33岁的年轻教师何玉林百感交集,他反复地默念着重庆大学的办学宗旨——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就在不久前,何玉林调入重庆大学工程制图教研室工作。

国门初开,外国学术文献得以进入国内。工程制图领域的各种全新技术和名词,刺激着何玉林的神经。

“国内的工程图学已经被世界远远地抛在后面!”何玉林发出感叹。

此时,计算机图形学已经在国外流行,国内的工程人员还停留在人工绘图阶段。

何玉林决定投身到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中。

然而,何玉林选择的这条路注定充满艰辛,因为此时的他既无计算机,也没有计算机知识。

“玉林,你研究的方向太难了,连‘跑鞋都没有,还跑什么步?”有同事说。

“那我就赤脚跑。”何玉林淡然一笑。

就在这年,重庆大学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从此,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77级和78级本科课堂上,便多了一位三十几岁的“大龄本科生”。

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术代表团造访重庆大学。

何玉林抓住机会,与代表团的工程制图专家交流,讨教计算机图形学的前沿资讯。

让何玉林欣喜若狂的是,代表团赠送了一台苹果牌微型计算机给工程制图教研室。

此后,无数个日夜,何玉林常常坐在只有九英寸的小屏幕前,绘制着工程图形。

几年过后,重庆大学的计算机图形学便在国内占据了一席之地,何玉林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绘图的论文。

科研转化

1998年,何玉林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客人。

“何教授,我们想请您帮助开发一款板式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者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光明集团负责人。

光明集团是一家大型家具生产企业。不久前,该公司负责人看到何玉林发表的一篇论文,激发了开发板式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想法。

以前做的都是理论研究,现在要从事应用研究,行吗?

“把科研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潮流。”何玉林揽下了这个活。

经过日以继夜的艰苦工作,何玉林成功开发出“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系统FCAD”软件。

2000年6月,该软件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的结论是,软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这套软件的帮助下,光明集团的家具设计师告别了手工绘图时代,效率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33年来,勤于耕耘又敢于弄潮的何玉林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

《重型机械基础件CAD》获1991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机模态分析系统研究开发》获199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圆锥滚子轴承CAD优化设计》获1994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计算机二维工程模型中零件特征信息的提取》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防预研基金成果奖二等奖。

更让他欣慰的是,其中不少科研成果被成功应用于生产领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领跑教改

2004年的一天,重庆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传出阵阵欢呼声。

“我们基地已经通过国家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基地。”消息一经宣布,何玉林不禁热泪盈眶。

1997年,教育部在全国物色了几所高校,建设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重庆大学也被相中了。

“谁来担纲改革大任呢?”重庆大学决策层开始物色人选。

最后,决策层选中了何玉林。

以前,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学,主要由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四个教研室承担。

“各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实验室,各自为政,不少课程重叠,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不利于学科发展。”何玉林一针见血地指出旧体制的病根。

何玉林对症下药,打出了改革“组合拳”。

首先,撤销了四个教研室,建立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教师培养于一体的教学实体。

“一体化的教学实体消除了原有教研室画地为牢的做法,促进了学科交流。”何玉林说。

接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了机械认识实践—机械基础实验—工程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把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最后,何玉林把党组织建在了教学团队,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改革过后,重庆大学的工科机械基础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工程制图、机械原理和机械基础实验三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建设成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

重庆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师徒共跑

2012年4月9日,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五楼实验室。

一大早,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黄伟一落座,就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进入“中国专利查询系统”。

“我们成功了!”黄伟敲打着桌子,兴奋地喊了起来。

原来,在何玉林的指导下,黄伟、刘宏伟、杜群等人的专利技术“一种升阻力非固定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审。

看着实审报告,黄伟感慨:“要是没有何老师,我们不可能做出这项专利的。”

2011年初,黄伟开始研发一种垂直轴风力机技术。

怀揣着还不成熟的想法,黄伟找到了何玉林请教。

“目前在全世界,垂直轴风力机技术都不成熟。”何玉林的眼睛里泛出了光,“也许我们可以引领潮流。”

在何玉林的帮助下,黄伟成立了一支科研团队。

反复地讨论、反复地试验、反复地修改方案,“一种升阻力非固定组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技术雏形逐渐形成。

项目方案五易其稿,每一次定稿都让黄伟异常感动。

每次从何玉林处拿回修改后的技术图纸,从绘图到语句的标点语法,都有何玉林的修改痕迹。

“科研就是一场马拉松,容不得一丝马虎。”何玉林常常这么告诫学生。

30多年诲人不倦,何玉林培养了66位硕士和25位博士,还为其他高校培养了21位中青年教师。如今,他们都已成为高校、企业的教学科研和技术骨干。

“我要沿着何老师的足迹,继续奔跑。”如今已是重庆大学教师的金鑫说。

猜你喜欢
黄伟图形学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编委风采
——黄伟教授
汽车制动抖动分析研究
Effect of modified Qing Long Bai Wei needling on the levels of IL-1β, IL-6 and INF-α in synovial fluid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ho Is The Master?
降落伞最小弹射分离速度的计算方法
突出实践需求的GIS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优化改革
“精益管理五原则”在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以重庆大学城为例
重庆大学建筑材料学科简介
第7届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