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
摘要:高校改革以来,在建设和教育体制与教学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高校的科研方面有些滞后。本文结合高校科研现状,从对科研队伍的激励机制上进行阐述,以求寻找最佳途径为高校的综合实力的提高打基础。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队伍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2-02
1.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科研管理是集策划、协调和服务于一体,众多变量参与的动态管理活动。当前科研管理队伍显现出的问题,主要是欠缺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不管是团队关系上还是目标考核与自我管理上,还是物质与精神激励与培训上,都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励是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高校科研管理有效激励机制,需要克服的障碍,从组织激励、经济权衡、目标激励、评价激励、服务激励等方面入手,尊重科研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注重科研主体的科研权利和科研责任,将科研管理理念、体制与行为的全面创新融为一体。具体应做到人本管理与理念创新、规范管理与体制创新、科学管理与行为创新。
2.科研管理队伍现状显现出的科研障碍
2.1科研管理现状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分为三级——校、系、所,体现的是按照学科、系,设置的,现实中科学研究以专业形式多样地组织起来的。
高校的科研经费最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科研人员的活动是在学校的科研体制下进行的,以申请课题立项等方式获得科研资助。在申请、批准诸多环节上,受到较多约束,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率低。科研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政府科研经费使用率,平均每年增达24%,但是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资源短缺和供给不足的问题。体制的桎梏严重地影响着高校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更影响着科研见实效。
2.2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科研管理人员自身问题
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不高。各高校对科研开始重视,科研管理任务的担子在不断加重,但是科研管理人员的总数并没增加,这使得人员工作起来感觉很是紧张,科研人员一般是兼任专业课,只能机械、被动地进行管理,没有积极性,这是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是前沿性的研究越与教学相分离,并且占用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员。因此,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是各个高校的棘手问题。
2.2.2从事科研管理人需要加强综合素质
大学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体系中的主体,关键在人,但人才是制约大学创新和进行技术转让的因素之一。科研管理岗位编制少,管理工作任务重,业务素质得不到及时的提高,导致科研整体水平上不去。学校发展需要加强队伍建设的创新,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破以往的重使用、轻培养的措施。
2.2.3价值取向偏离了创新体关系
对于大学创新的理解,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片面性的取向,即,在科研方向上存在着轻基础研究,过于凸显应用研究,太过于强调了应用研究,割裂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创新体系中的依赖关系。各高校需要扭正价值取向问题,真正靠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2.2.4高校科研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需要不断创新
当前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是由科研处室,对科研项目进行立项、实施、检查、总结、验收、鉴定和报奖。与高校科研发展的实际不符合,成为科研瓶颈问题。需要创新高校的体制和机制,在政策上给予特殊的支持。
2.2.5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出现
高校较为薄弱环节普遍在科研管理这一部分,但是这关系着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很多科研人员的需要,由于在奖励制度上没有合理地得到满足,在经费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在待遇上得不到满足,挫伤了他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需要在科技开发、科技奖励、科研项目经费、知识产权、专利基金等方面进行大的改革,使科研人员的待遇和业绩挂钩,在津贴上,业绩考核与成果奖励进行有效的激励,真正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2.3建立科研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意义
激励属于行为科学范畴,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以人的需要引发动机,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以未满足的需要为线索,利用各种目标激发产生动机,诱导行为,加速目标的实现,提高需要满足度的过程。通过机制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就在于这种业绩评价机制的存在,即,激励机制。科研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激励,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励科研人员,诱发他们的科研行为。在“刺激-反应”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科研管理者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发科研人员的所需要的相应反应的活动。
3.高校科研管理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
3.1激励的手段多元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
新形势下激励机制必须考虑高校知识分子的特点,具备的挑战性和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需要物质的激励和精神层面的满足。通过激励机制来满足他们对成就感的需求,激发其内在的创造性,满足科研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将荣誉和奖金结合起来确立相应的机制来对科研工作进行肯定与奖励。如推行项目竞争的方式来支持科学研究,这是改革的方向。通过竞争的方式,突出原创性科研成果,获取经费并自由地支配使用。
3.2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
正面激励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和认可,进行相应的赞扬和奖赏,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负面激励是通过约束,对失误的惩罚的激励。正确的做法是区分情况、适时激励。对科研人员提出质和量的要求,同时建立有效的科研约束机制。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对教师的科研量要求甚少,造成高校教师对搞科研无兴趣。没有约束机制,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这就造成我国科研工作滞后于发达国家,所以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中,需要双管齐下,奖罚分明,突出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3.3加大激励的力度
高校的科研工作需要高校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时间和精力上有双投入,才能在脑力劳动上有所创新,激励中的奖励力度不明显,就不会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将科研成果与评聘制度结合起来。
知识经济时代,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能力,高校科研人员的水平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科研中能充分体现出来。高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教师的学术能力指标,重视学术研究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充分重视学术研究的水平,作为奖励、晋升、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大科研的激励力度。
4.结束语
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综合国力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科研与教学,第支撑一所大学存在的基础,缺少哪一个,都会失之偏颇。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科学研究管理与教学管理一样,也需要创新与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从激励制度方面入手,给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广大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科研发展的进程,确保学校科研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科研的激励机制在大学里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办法,需要今后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嘉庆.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人本理念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9,(3).
[2]陈亚芬.基于委托—代理的高校科研激励机制及有效性分析[J].软科学,2008,(12).
[3]易东.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缺失与构建研究[J].经济师,2008,(10).
[4]宋伟.论高校科研管理的方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