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明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如果被激发,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前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适应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1-02
一、充足的准备活动
在上体育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先在操场里慢跑三圈,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几节徒手操,活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及身体的各个器官机能,让全身血液加速循环,身体温度也得以提高,使得在正式上课时防止身体受到损坏,更快的适应新课内容,从而有利于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二、改变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①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运动技能技巧;③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④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练习,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激发初中学生的锻炼身体兴趣。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掌握动作技能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运动项目动作技能、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体育教学”与“玩”相结合
1.集中与分散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训练的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对抗性,又有竞争意识。
2.在课间穿插游戏或乐曲。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样把枯燥、紧张的锻炼训练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1.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为自我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方面,要不断开阔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视野。潜移默化地让掌握学生体育的知识技能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点,并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
3.初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的看法和接触不一样,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兴趣。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应按学生的兴趣、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教学练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氛围环境中掌握体育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教师从而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也就是说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点滴体会,教学中基本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上好中学生体育的几点建议[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钟秉林.浅谈如何中学生体育课堂的兴趣[J].学周刊,2004,(1):15-16.
[3]黄小伟,李林.提高中学生体育课之我见[J].体育世界,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