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确定了科学的监测指标
学术界一般将教育公平的内涵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已经得到保障,均衡监测的重点应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方面。
成都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从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的物力和人力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几大方面考量义务教育公平,选择的监测指标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生机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中级及以上教师比例、骨干教师比例、生师比、平均班额数、课程开齐率、学生巩固率、中小学毕业考试(或者质量监测)各科一次性全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初中毕业升学率14项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是每年都要监测的常规指标。
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难点问题,设计当年的特别关注指标,如学校信息化建设达标率、择校生比例等。监测一定时期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2.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和真实性核查机制
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学校填报、区(市)县教育督导部门审核(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科室配合)的数据填报工作机制,开发了相关网络填报的数据采集系统。
建立数据真实性核查机制。我们建立了“一个全面、两个随机、三个环节”的数据真实性核查机制。“一个全面”是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都是分层核查的对象,都在市级随机抽查的范围内。“两个随机”,一是被抽查的学校完全随机产生,二是核查的数据完全随机抽选,并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核查某些数据。“三个环节”,一是学校层面的复核,校长对学校填报数据的真实性签字负责;二是区(市)县教育督导部门审核,并签字负责;三是成都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随机抽查,发现经验及时表扬和推广,发现问题通报批评,并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在相关考核中作出相应扣分。
3.选择了恰当的分析方法
本监测同时运用基尼系数和差异系数两种分析法,对分析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区域的均衡指数。
4.探索出校际差异直观表达模型
将某个学校监测值与区(市)县同类学校平均值比较,将比较结果转换成表格形式,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区域内校际间的具体差异。(见表1)
5.建立了结果反馈机制和政府决策运用机制
以成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正式文件或者通知的形式,将监测报告印发给各区(市)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并通过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到学校。
6.建立了监测报告公开发表接受社会监督的机制
监测报告不仅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内印发,同时还报送市人大、市政协。2010年首次以“蓝皮书”的形式公开出版和在各类新闻媒体公开发布,向全社会广泛宣传。
□栏目编辑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