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丽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教育离不开阅读,教育需要阅读,不论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養,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它以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阅读对于一个人心智的成熟、思想境界的提高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效用。
一、教师阅读的重要性
(1)阅读可以改善教师的心境,还课堂以激情。社会是复杂的,工作是繁琐的,生活是沉重的、充满压力的。我们往往或急躁或哀愁,或无奈或愤怒,很难保持愉悦的心情。当我们心中充满困难无力解决而郁闷时,此时的课堂必定是情绪化的,或许你的控制力还行,但表现出来的也是很沉闷的氛围。我们无力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我们如何能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呢?阅读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可以让我们有一种顿悟,引发我们理性思考: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我们领略另一种美好,把我们的心从繁杂中解救出来;一本好的书,可以让我们的目光重新清澈,把我们推向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在俯视中豁然开朗。
(2)阅读可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养。多读哲学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哲学思想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多读人文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而这常常决定、影响着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格魅力,是否具有敏锐的学科眼光,是否具有广阔的胸襟与气质,是否具有高雅纯洁的审美情趣与淡泊的心态。这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多读科学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使教师知晓自己所从事教学的具体科目的基本情况与基础知识,把学科精神渗透贯穿于自己的心灵与血液中。多读教育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可以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多读艺术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能力素养,这对教师的审美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掌握驾驭课堂节奏与变化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多读心理类书籍,可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使教师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与调整心态的能力,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处事不惊、镇定自若。
(3)功夫在课外,阅读可以拓宽教师知识面。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猛进、知识爆炸。过去那种一朝学校毕业,有了工作就可高枕无忧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面对他们,“先生”的先知捉襟见肘。以前有个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有了新的提法,不能说给水,也不能说学生和教师都有多少水,得说,教师得像一汩永不枯竭的泉水,时时汲取大地母亲的营养,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滋润学生心田的同时,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教师阅读现状分析
教师阅读是如此重要,但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却十分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当教育界忧心于中小学生除了教辅资料,不看别的课外读物时,同样忧心于应试教育中的中小学教师,又有多少人因为不读书而导致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
据我网上调查和对身边同行的了解,我将教师阅读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是购书少、藏书少。第二是阅读少。一方面,中小学教师有繁重的教学压力,他们大多抱怨,没时间读书,“忙呀!要备课,要上课,要批改作业,要辅导学生,要做家访”,这类声音说的总是那么有力。总而言之,没时间坐下来认真读书。
综上所述,教师阅读少已是一种普遍形象,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对教师阅读的几点建议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质量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与实施素质教育也是紧密联系的。而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前提,就是教师应当先扩大自身的阅读量。因此,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对于教师阅读,我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阅读的内容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
(2)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作为教师,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向纵深处发展,专业领域以外的部分,也应该有所涉猎。做到这些,我们在讲课时,就可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把课讲得更精彩些。
(3)阅读的时间要有保证,如果总以没时间为借口而读书甚少,那一切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其实,每天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关键在持之以恒。你可以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少睡些懒觉;你也可以晚睡一个钟头,捧书夜读。“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鲁迅先生如是说。
阅读对我们教师是如此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每一本自己喜欢、有益的书开始,静心阅读,掩卷沉思,去感受阅读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美丽心情,去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