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
战场上最宝贵的,不是威力无比的武器,也不是赢得最后的胜利,而是士兵们的生命。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如何降低伤亡率,从来都是让各国军事家头疼的事情。
无人机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新的憧憬。甚至,还让人们看到在战争中“零伤亡”的希望。问题是,这个希望,有多大?
从“群众演员”到“配角”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无人机就出现了。
如果把战争看做一部超级长的电视剧,那么当时的无人机,还只是很普通的“群众演员”。它的任务就是给防空炮手们当靶子,供他们练习射击。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发掘出无人机巨大的潜力。由于它能有效降低驾驶员和士兵的伤亡率,而且造价也不高。因此,无人机理所当然地被更多地投入到战场。
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无人直升机。在战场上,它主要的任务是侦察、监视和观测等。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直升机投入使用,它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高达一半以上的失事率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更让人郁闷的是始终都找不到原因!
科技的进步,使无人机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摆脱了“群众演员”的命运;但也是由于技术上的瓶颈,使无人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要发展无人机,在技术上还要更上一层楼。
“捕食者”和“全球鹰”,是目前无人机技术进步的代表机型。它们的出现,让人们真正看到了无人机梦幻和美好的前景。
梦幻无人机之“捕食者”
2001年10月,在美国对阿富汗的空袭中,一架“捕食者”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了一辆坦克。这种机型第一次参加实战,就赢得了掌声。
“捕食者”自1995年开始生产,最初的编号为RQ-1。它主要用于小区域或山谷地区的侦察、监视工作,为特种部队提供详细的战场信息。它配有分辨率0.3米的可变焦镜头,为它全天候监视的能力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后来,美国空军为它增加了激光瞄准器和反坦克导弹,又更改编号为MQ-1。“捕食者”曾多次执行用导弹摧毁目标的实战任务,还是第一种与有人驾驶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无人机。这标志着无人机已经有能力,从单一的侦察型发展为多用途型。
“捕食者”让美国空军尝到了甜头,于是又研发出了目前顶级的无人机——“全球鹰”。
梦幻无人机之“全球鹰”
编号RQ-4的“全球鹰”,其特点正是它名字所代表的含义。
“全球鹰”的出现,创造了多项无人机领域的世界纪录。这包括飞行时间最长、距离最远、高度最高的无人机。
2001年4月22日,它从美国越洋飞到澳大利亚,是首次完成这样壮举的无人机。即便是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只有其中少数能够跨越太平洋。
2003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向美空军授权,允许“全球鹰”在美国民航机领空飞行。它是目前唯一一种获此殊荣的无人机。
“全球鹰”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三种侦察设备,以及防御性电子对抗装备和数字通信设备。
合成孔径雷达的探测距离范围为20~200km,能区分小汽车和卡车、静止目标和活动目标。电视摄像机用于对目标拍照,画面质量相当于相机底片的水平。侦察设备所获得的目标图像通过卫星通信等方式,可以50Mb/s的速度回传、处理,把情报发送给指挥中心。
纠结的无人机
在空军基地,两名美国大兵正坐在看上去很普通的房间内对无人机进行操作。“捕食者”在他们的控制下,发现目标、确定目标、锁定目标。之后,一名士兵按下按钮,目标瞬间就被成功“捕食”。整个过程仅有几分钟的时间。
这就是无人机工作时的大概情况。有人说,无人机的操作使战争变得如同儿戏。可能这种论断有些偏激,但看上去,这确实像一场无声的游戏。所有的暴力和伤害,都是那么的随意。
如果无人机这种缺点还可以忍受,那么它技术上的硬伤就非常致命。
在实战中,“捕食者”已经有多次误伤平民的记录;“全球鹰”也出现过“敌我不分”的糗事。它们还很容易成为“活靶子”,多次被击落。在地形和气象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沙漠和山区,无人机也经常“水土不服”、掉链子。
以“捕食者”和“全球鹰”为代表的无人机,正慢慢显示出它们优越的特点,也有了摆脱“配角”身份的实力和资本。但要想真正成为“主角”,无人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的“主角”?
据报道,到2025年,美军90%的战机将是无人机。无论这个数据到时是否能实现,有一点可以肯定,世界各国都会为了“零伤亡”这个目标而尽全力让无人机变得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