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始建于1954年,坐落于我国著名的电子工业基地——北京酒仙桥电子城。1999年,在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北京成人电子信息大学的基础上由多所学校合并升格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影视动画等30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在教育部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动下,2008年,学院开始建设北京示范性高职学院并于2011年完成验收;2010年,开始建设国家骨干校,按计划将于2012年结束。
准确把握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系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建校几十年来,行业办学一直是学院的特色之一。学院身处行业之中,与企业关系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对职业院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一所高职学院,“既是北京市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首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立足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于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北京高新技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示范(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将目标确定为“将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基地、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首都高等职业教育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学院提出“以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己任,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期望”作为学院的使命,以此向全体教职员工传达了责任意识、追求目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以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从“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做过多次修改,充分体现了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时俱进的指导。学院在国家精神指导下,汇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思想品德优秀、心理素质良好、身体健康灵活、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并以此标准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要求,造就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学院提出“博学笃行、术道精诚”的校训,激励师生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扎实做好具体工作,做事要精益求精、诚信做人、追求成功。学校提出“教育服务”理念,强调要为社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教学服务,要持续改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社区对学院所提供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
近年来,学院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质量目标明确、工作流程规范、全员聘任上岗、绩效考核激励、促进持续提升的运行管理机制。学院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及成熟的框架,围绕“教育服务”核心理念,系统地识别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明确各环节的管理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建立起适应高职学院管理和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学院多年来紧密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在服务企事业单位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服务首都社会发展积极支持重大活动项目、服务职业院校开展教师培训、服务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服务、服务国家战略支援西部院校等方面发挥了首都高校肩负的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稳定和谐的责任,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学院办学活力
1.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近年来,学院本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在北京电控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立了以电控公司副总经理为理事长,电控公司下属8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学院主要领导为理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合作、处理各种合作事宜搭建了工作平台。同时,积极推进教学系层面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建设,13个教学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联席系主任,聘请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专家担任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教学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形成了操作层面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使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针对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的特点,设立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所等3个相应的技术应用研究所。校企双方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队伍,同时承担高年级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和面向企业、社会的技术服务,促进学院教育与企业生产及社会服务的密切联系。
健全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学院出台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在专业发展、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管理、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职工培训等方面制定具体制度,使校企合作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学院对13个教学系(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并将校企合作绩效作为对教学系(部)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为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实际产品对接,学院建设了一批支撑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筑巢引凤”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示范(骨干)校建设期间,学院投资建立了5,200平方米,拥有近600个工位的“北信软件园”,形成可以支持多企业、多项目同时开发软件的生产和教学环境,吸引蓝波今朝、上海双实、北信酷卡、神州数码等多家企业进入软件园。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技术研发团队和真实的生产项目,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各个企业工作区,接受企业的管理,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
学院在校内建成1,200 平方米具有179个工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实训基地和125个工位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学院与京东商城、淘宝网、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引进网上开店、企业信息情报采集处理、网站广告策划、网站推广、电子商务运维等多种业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实践训练。
发挥区域文化产业优势,创立校企合作数字传媒实训基地。798艺术园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学院上级主管部门北京电控公司所辖的产业园区之一,学院依托798艺术园区文化环境优势,在园区建立了面积3,000平方米的“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为了使该中心实现市场化运作,学院与北信银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市场运作和学生实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契约”为保障,形成生产与教学实习的保障机制。如今,北信数字传媒中心成为中央6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台的生产制作基地,又是学院自主管理的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重要场所。
学院通过先进生产设备的投入,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形成“厂中校”教学基地。近年来,学院与北京电控所属国有企业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电子装备生产制造实训基地,签订了资产使用、管理、维护和接收学生生产实习的有关协议,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与电控所属北京兆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模具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模具设计研究环节在校内、生产制造在企业,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运作的模式,开展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作等项目的生产与实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创建“通用平台+技术中心(GPTC)”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搭建“通用平台GP”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TC”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等均被纳入GPTC框架内,按照GPTC的统一要求,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院GPTC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养形成,更关注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学院紧密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创设了一套科学的“学生基本素养测评体系”,夯实了“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和“通用能力实训基地”两个基础,构建了“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练、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4种实现途径,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教育和职业素养形成”6个维度的素质培养。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学院通过培养、提高、引进,以及中外合作培训、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措施,逐步打造了一支理念更新、视野开阔、教学基本功扎实、双师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42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59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17名,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359名。
学院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学院共有北京市级名师7人,专业带头人21人,骨干教师54人。
学院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整体队伍的双师结构。学院通过聘请教学系“联席系主任”、开展创新活动与合作项目的方式来增加凝聚力,目前有4个北京市级专业创新团队、 3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开展招生工作改革,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1.突出职教特点,率先开展招生改革
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2006年学院率先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全国高职学院范围内走在了招生改革的前列。在自主招生实施过程中,学院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的“数语外”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使入学考试成为发现学生发展潜能的过程。几年来,学院坚持积极探索,根据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摆脱传统的高考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察,建立并完善“知识+技能+学校表现”的入学考核体系,一直坚持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选拔,逐步探索多样化的生源选拔评价机制。学院招生工作改革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认可,称其在高考形式改革试点工作中带了个好头,树立了一面旗帜。
目前,学院根据北京地区的教育需求,开展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统考统招、五年制招生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招生。为落实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要求,在逐年提高的基础上,2011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比例已近20%。
2.关注民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就业工作是职业院校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三级管理、两级运行”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全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学院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工作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建功立业。学院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不断完善就业状况与专业建设、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相联系的“招生—就业—教学”互动反馈机制。学院借助组织生产的逻辑关系,总结凝练出“就业畅、招生旺、教育教学有保障”的特色就业工作理念,将“招生、教学、就业”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先后与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1997年,学院开展英国BTEC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2005年,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CPIT)合作,开展专科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2006年~2010年,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TAFE学院(NMIT)合作开展国际高等职业教育项目;2010年,与德国德里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德IHK国际教育项目正式招生。
2006年开始,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互建海外研习基地的合作项目,已经有22批共计约880多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来学院开展项目研习和交流,学院也已派出5个批次共计120多名学生赴新加坡、台湾研习和交流。 2008年,学院被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对外参观单位。2011年6月,在学院的北信数字传媒中心成功举办了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
[责任编辑: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