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主持:胡乐乐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教育研究者、独立评论人、《中国教育报》特约评论员)
“任职期间,我将不再做我的专业,而是用全部精力做名副其实的校长;我将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而是集中精力细心谋划北外的发展战略;我将不再承担任何专业课程,不再谋求与教学相关的个人荣誉,而是努力为老师们服务,从整体上巩固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8月16日《光明日报》)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
“要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强化职业意识,引导和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要继续鼓励倡导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书记、校长干事创业,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形成普遍共识。”(8月17日《光明日报》)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
“一些学术能力比较强的学者担任校长职务之后,还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这就把校长这个职位当成了一个兼职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作为一所现代大学,它肯定需要校长全身心的投入,然后才能够完成管理的工作。校长一方面从事管理工作,而另一方面从事学术研究,这导致了高校的行政权、学术权严重不分。”(8月19日中国广播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董奇校长语出惊人的‘四不承诺,是针对当今大学校长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提出来的,具有普适性,是有勇气、有魄力、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体现,为高校校长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的精神……既然当了校长,就应把主要精力转向学校管理工作上……应安心于管理工作。”(8月20日《中国教育报》)
—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杨德广
8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两校一所”)联合举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
8月5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
8月7日,清华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清华大学举行“新型功能材料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协议签字仪式。
8月8日,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高校全球变化研究联盟”工作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高校全球变化研究联盟”成立于2010年5月,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8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启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
8月13日~18日,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20届“超对称2012”国际学术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首次在中国举办。
8月15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国家社会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
8月18日,我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