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2-04-29 00:44刘勇
农村百事通 2012年9期
关键词:黑星病果分生孢子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最主要病害,该病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温暖、多雨年份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受害梨树往往发生早期落叶、落果,不仅降低当年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导致翌年大幅度减产。

一、症状

梨黑星病能侵染梨树的芽鳞、叶片、花序、果实、新梢等部位,从萌芽至果实采收均可发生危害。病部产生黑霉是该病的主要特征。芽是1年中发病最早的部位,春季萌发后,在芽鳞表面产生黑霉,严重时芽鳞开裂以致整芽枯死。花序受害后,花萼和花梗基部出现黑霉,致使花序枯死。新梢被害后,基部皮层变黑,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呈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并逐渐凹陷,其上生黑霉,并沿叶柄向叶片基部扩展,不久叶片变黄脱落,严重时新梢干裂死亡。叶片受害后,先在叶背沿主脉两侧和支脉间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随后病斑沿叶脉扩展,其上产生放射状煤黑色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背布满黑霉,导致叶片枯黄早落,甚至引起二次开花、展叶。叶柄受害后,产生椭圆形凹陷斑并生黑霉,不久病部干枯引起落叶。果实自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被害。幼果期被害,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先形成不定形淡黄色小病斑,后变成褐色,不久病斑上长出黑霉。但在幼果期有的病斑并不扩大,也无黑霉,而是形成大量的墨绿色小斑点,后期病斑处因停止生长而凹陷,并发生星状龟裂,病果往往早期脱落。

果实接近成熟期被害后,果面呈现凹陷的黄绿色小圆斑,不龟裂,无黑霉,但在储运期间病斑可继续扩大且着生黑霉。果梗受害后,病斑呈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其上生黑霉,果实易脱落。

二、发生规律

梨黑星病为真菌性病害,其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在芽鳞、病叶、病果及病枝等部位越冬。翌春气温上升、空气湿度增大时,开始侵害芽及新梢,先在花序和新梢基部发病,一般在梨树花期即可找到病梢,病梢上布满黑霉即为分生孢子,这就是初侵染中心。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到周围的叶片和果实上,由于此时多为春旱,病情发展缓慢。6月下旬以后多雨多露,则再次侵染,使叶、果发病。该病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危害,具有多次再侵染的特性。北方梨园一般4月上旬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9月下旬以后基本不再发病。

不同品种的梨对黑星病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鸭梨、京白梨、秋白梨、酥梨、长把梨等品种易感病或发病较重,雪花梨、蜜梨、巴梨、胎黄梨、南果梨、苹果梨、鸭广梨、爱宕梨、早酥梨等品种较为抗病,但在多雨年份雪花梨也可染病。此外,地势低洼、管理不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差、树势衰弱等,均可诱发该病。

黑星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条件。凡春雨早而多,继而夏季雨量充沛,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发病较重;干旱年份发病较轻。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合理修剪,使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良好,降低梨园湿度,使之不利于病菌的传播侵染。

2.清洁果园。秋末冬初,清扫园内落叶、落果,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然后收集焚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防止初侵染。

3.摘除病梢。早春发病后,随时摘除病梢、病叶、病果,然后焚毁或深埋,以消灭传病中心,防止病菌再侵染。

4.选用抗病品种。新建梨园,尽量选择对黑星病抗性强的品种。

5.喷药防治。萌芽前喷索利巴尔1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喷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2~3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采收前,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药,可交替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高铜或波尔多液等杀菌剂。若已染病,可立即喷洒黑星叶斑灵1000倍液(该药为黑星病特效治疗剂),必要时可间隔10天左右再喷1次。

6.果实套袋。定果后喷1次内吸性杀菌剂,然后立即套袋,可有效防止该病对果实的侵染。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刘勇 邮编:066600)

猜你喜欢
黑星病果分生孢子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凯特杧果肉溃败与钙营养关系分析
游离钙离子在‘砀山酥’梨“铁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本是同根生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伊犁苹果黑星病发生及其防治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大战黑星木马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