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2-04-29 13:51:23齐丽丽周福盛
科教导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齐丽丽 周福盛

摘 要 新课改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在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展开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可操作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Strategy Research on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New Curriculum Concept

QI Lili, ZHOU Fusheng

(Education School,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ome factors do analysis for effec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utting forward operating recommend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1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现状与问题

1.1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新课革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建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实现“教学做合一”。但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必须包含三个维度。致使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法指导,大搞“题海战术”;只教知识不教文化;甚至有的老师备教案时不分年级和文本特点,所有课时一律按教学“三维目标”进行。

1.2 教学形式化操作倾向严重

教师的思维有深度,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深度性。教师教学一旦只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式发展,学生的提高与发展便无从谈起。然而,新课程理念下有的教学形式化操作倾向极为明显。如:教师为了应对互动式教学,从一讲到底向一问到底转变;教师教学一味追求教学媒体使用而忽略板书的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表演和模仿,缺乏原创性;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有形式而缺乏具体的任务与分工,合作表面热闹背后却随意、低效;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方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指导。

1.3 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习的实质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走在“最近发展区”前面,是在教师指导下、个体之间交流互动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尽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与提升。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管的过严,不能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建构新知识的起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1.4 课堂教学缺乏实效性和时效性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心智和情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应当使学生释放学习得潜能,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出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关注学生进步或发展的实效性与时效性。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更苦。课堂教学不能按规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具有时间、效益观念及反思意识。同时,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趋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尤其是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师生关系的构建。然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死板、师生关系不良以及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欠佳的教师仍然存在。

2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1 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和首要因素,教师需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能力、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能力等。教师教学能否做到将教育、活动、沟通、真心、鼓励、准备等相融合,对“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至关重要。

2.2 学生

新课改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因此,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是实施教学出发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使教学走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前面,注意揭示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使新旧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铺垫。

2.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是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表述,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尺度。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设置教学目标时,一是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价性;二是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和层次,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三是教学目标要关注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4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中介,其是否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是否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和教育性,三是教学内容要关注知识与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发展的有机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四是教学内容要从改革教材内容和改进教材呈现方式着手,确保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实现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为迁移而教”。

2.5 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何为好的教学过程?一是教学设计要合理,重点突出,各个教学环节安排得当,有效分配、利用课堂时间;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精选习题并富层次性;三是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精心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思维;四是体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目标在对话中生成,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发展;五是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课堂纪律,同时也体现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真诚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6 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教学环境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地理环境、班级文化环境和师生关系等均属于教学环境。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呈正比。教师、学生语言活动所存在的差异性,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交流者的情感、态度、行为和理解的效果,从而会制约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7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与反馈既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对教学有效性影响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3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就要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准确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学科知识体系、教师个人因素、课堂生成、课堂有限时间的关系。做到使清晰讲解、有效备课、有效授课等环节为教学目标导向功能的发挥而努力。

3.2 巧妙掌握教学时间的运筹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学的一个秘诀就是要“知道怎样聪明的花费时间”。因此,教学时间的掌握与运筹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南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集中的时间做大件的事,重要的时间做重要的事,分散的时间做较小的事,不同的时间做同样的事,同一的时间做不同的事。

3.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三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是运用非言语策略,调动多种感官学习;六是因材施教,适应需求多样化。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

3.4 优化教学环境

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一是适当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内驱力,如斯宾塞所言,教学应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二是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

3.5 加强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教学过程:一是掌握教学艺术技巧,包括导入、提问、讲述、插入、环节、过度、小结、情感、氛围与板书;二是以多样化的教学原则为指导,注意教学的呈现策略;三是把握教学环节。最后,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3.6 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

对于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而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布置有效的作业,通过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科学合理的进行评价与考试;三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指导。从教学效益、效率与效果等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评价。

3.7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尺,应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加以提高,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既注意学生主体性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感悟;其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再次,提高教学有效性有赖于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需要加强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升;此外,提高教师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分析学情的能力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2] 蒋萍,马广彦.从新课程看有效教学的标准[J].社科纵横,2007(22)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4:1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