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东夜诵王粲的《登楼赋》

2012-04-29 12:08芦荻
百姓生活 2012年9期
关键词:楚辞思乡读书

芦荻

1975年7月14日深夜,毛泽东连续两遍听读王粲的《登楼赋》。中间,他流了泪。这是他做眼睛手术的前8天、离世而去的前13个月又25天。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家。他年少多才,曾受到蔡文姬的父亲、大学者蔡邕的赏识。为躲避长安的战乱,他到荆州,依刘表。刘表是个腐朽昏弱的刘汉宗室,不知任贤使能。王粲困居荆州十多年,后来北归曹操。由于他亲历乱离,目睹当时社会的动乱,感受较深,因此他的部分作品现实性很强。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

王粲抱负远大,渴望在实现统一、再现太平盛世的事业上有所贡献。他的作品如《七哀诗》、《登楼赋》,抒写襟怀,感伤乱世,慷慨悲凉,是文学史上久经传诵的名篇。

《登楼赋》写在王粲久困荆州的时期,是他登临当阳县城楼之后的赋怀之作。賦中抒发他登楼极目、思念故乡的心情,倾诉了他壮志难酬、彷徨无依的苦闷。

毛泽东显然喜欢这篇赋,也熟悉这篇赋,但当时他手边没有这篇赋。因此,他让我在外间书架里找了本《历代文选》,我便用这个本子开始了诵读。

听人读书时,毛泽东总是或卧或坐在沙发上,直视上方或前方(当时他已丧失视力),静静地听着,除非读了错字时,他立即纠正并加以解释外,从不中间打断。而但凡读书,他必有评说;这评说不管长短,也总是在读完之后发表。

《登楼赋》很短,我读得很慢。当我读到“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几句的时候,我突然觉察到毛泽东的手臂在动。我抬起眼睛去看他,发现他的双目竟溢出了泪水。显然,毛泽东也在怀土思乡了。

毛泽东是一位叱咤风云、创造了惊天动地伟业的历史巨人。可是,当时的毛泽东已经病至沉疴,除了清晰的头脑、敏捷的思维、惊人的记忆力、超凡的智慧都还依旧之外,他所有的部件,都在急剧损坏。但他不仅壮心、锐气不减当年,而且老而弥坚、病而弥坚地坚持理想、坚持探索、坚持宵旰国事。同时,他还依然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并酷爱谈诗论文。我惊奇地发现,每当他畅游诗书文章的海洋中时,那谈笑风生、幽默潇洒的精神气宇,竟全不像病人。这种远非一般顽强刚毅的思想性格和钢铁意志,固然构成了他强烈的个人魅力,但他那感情的波涛、汹涌澎湃的诗人气质和他尊老爱幼、怜贫助弱、支持小人物、体恤下情以及怀旧恋乡等基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人之常情”的襟怀风范,同样感人至深。因此,他顺着王粲登楼情怀的展开而宣泄出他的思乡之情,就是极为自然的真情流露了。

在毛泽东身边短暂4个月的读书生活中,我观察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夜诵《登楼赋》,他竟然在听到伤心的地方,在一个陌生而平凡的知识分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流下眼泪。这种直率的行为,就是生动的例证之一。

从毛泽东听读之后的谈论中,我了解到,他喜欢这篇小赋的重要原因,是作者渴望强国治世的积极精神。他说,王粲真正焦心的,是“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无极”。王粲守着个腐败的贵族(指刘表),无所作为,时光白白地流去;期待着天下太平,却迟迟无望,他自然痛苦。又说,作者最高的理想,是“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出现贤明的君主,统一天下,稳定时局,他就可“假高衢而骋力”,干一番于国于民有益的大事业了。紧接着的一句“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是借着用典,道出了作者的心事:怕自己成为无用之人,终生碌碌,无所作为。这两句再加上接下去的四句“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这六句是全篇的精髓。通过这些话,说明王粲的思乡怀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满怀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受到压抑,在乱离之世,处在令人窒息环境,不得效力,所以才表现出那样的感伤和苦闷。说到这里,毛泽东还问我,见没见过“匏瓜”?他说,那是葫芦,孔老夫子拿来作了比方,王粲又拿孔夫子的话作比方,都是不愿作废置无用之人的意思。接着,毛泽东又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段评论。他说:“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粲就不守这个信条,正因为天下乱了,他又处在‘穷境,却更要出来济世,这就高多了。”又说,知识分子一遇麻烦,就爱标榜退隐。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所谓的隐士,原是假的,是沽名钓誉。即使真隐了,也不值得提倡,像陶渊明,就过分抬高了他的退隐。不过陶渊明倒是真隐的,而且亲自种过田,情况有所不同。

关于《登楼赋》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毛泽东认为,这是由汉代的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过程中一篇成就很高的作品,抒情性强,感情又很真挚,语言简短,内容却很开阔,思想也深刻,又很少用典,形式上完全摆脱了对话体,所以影响很深远。

众所周知,毛泽东深爱《楚辞》。在他的卧侧、手边,经常放着屈原的作品。有一次,风雨交加,我回到宿舍(距毛泽东住处约500米),走时顺便借了《楚辞》,想回去读。不料,不到两个小时,毛泽东派人来取了回去。那时,毛泽东已经做了眼睛手术,但因睡不着觉,要看《楚辞》。这部书是常备在他身边的。读《登楼赋》时,毛泽东说,这类小赋,就是从大赋发展过来的,不如说直接继承自楚《骚》。因为,无论从精神还是格调,和《楚辞》都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毛泽东忽然问我,会不会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但不等我背,他自己已经背了起来。毛泽东说,这也是个年轻人的登楼之作,也是有抱负而不得施展,诗中还用了王粲写《登楼赋》的典,很可一读。

猜你喜欢
楚辞思乡读书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屈原和楚辞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秋夜读《楚辞》
思乡与蛋白酶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