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不仅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化化人才的培养和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意义重大。本文从体育教学要素这一角度浅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要素;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由许多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客体,当然也包括教师、学生等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影响着整体体育教学水平。必须既关注于单个要素也重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整个体育教学效益。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想要预期达到的效果,可以这么说,它既是指南针,也是终点线。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做到科学、准确、客观。既能体现对当今大学生体育在体育技能上的掌握又能展现出整体大学生在体育文化修养上的水平,更应该注重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创新、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展现,真正使教学目标能成为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南。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以环节,是教师教授和学生接受的主干。教学内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能在此基础上创新设置,进一步对学生兴趣爱好、体能技能、思想品质、创新思维、情感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教育,真正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人的综合型人才。当然在体育教学内容设定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高校教学内容,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机器设备等。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尽力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综合考虑师生条件,稳步推进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组织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以何种方法或途径实现教学的顺利进行。好的教学组织不仅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及时实现,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形式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要知道,任何教学过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终都是反馈于学生,通过学生学习掌握的了解才能体现出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首先要考虑这一问题。尽量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科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采取丰富有趣的、能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其中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完成整合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客体如上面所述皆是为师生所服务,以期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因此,师生关系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认清此点,以一种积极乐观心态,去讲授每一节课,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形成一种良好、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在学习上的困难,甚至于生活上的困难,使教与学完美结合,在知识传送过程中,无阻碍地进行。
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
教育本质在于教知识技能,育有用人才。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时刻牢记此点,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能离开这一点,我们的目的是为社会、国家、民族发展培养人才,舍此无他。这就给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种种要求:
1.以情导教,充满活力
教师要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在着装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乐观的以态去应对每一节课,真正让学生感觉到体育的激情与魅力。在讲解上不厌其烦,在示范上不嫌其累,为学生学习营出一个如沐春风的氛围,言传身教,以自身去感染学生。
2.宽严有度,情理交融
良好的课堂应该是有张有弛、抑扬顿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宽爱有加而不失威严,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实事求是,具体对待。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良行为和表现,坚决批评,形成一个既紧张有序又活泼有度的学习氛围。
3.情绪调控,张弛有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宜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情绪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教学的和谐发展。为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情绪与练习积极性的变化。当学生情绪过于亢进难于自时,教师要适当降温。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来进行激励,使教学情绪张弛有度,和谐协调。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培养高水平的全方位发展人才对于目前的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至关重要。高校体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体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渊彦.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J].体育教学,2010(3)
[2]顾渊彦.试论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J].体育教学,2010(5)
[3]张晓林.对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主导地位的再认识[J].体育师友,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