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习

2012-04-29 00:44黄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会群体笔者

黄滨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依赖教师或请教他人。为了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笔者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采取“想学、能学、会学、助学”的思路,通过创设氛围,转化学生学习动机,教给学生策略性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由“老师教我做”引发的思考

用了Moodle教学系统之后,课前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和课件等内容,放到“在线课堂”上。上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先看课件,然后完成课堂作业,当遇到不懂的内容时教师再做辅导。但是,学生们还是适应不了,他们一坐下来就问:老师,今天讲什么呢?老师,这怎么做?老师你告诉我,老师……老师……不管怎么引导,不少的学生情愿问教师、问同学,也“懒”得去打开那些教学课件。

这是什么样的心态?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太费事”、“太不方便”、“还不如直接问人”……这是学生的想法。确实,请教他人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但也容易对他人产生依赖,但这又是潜在资源,该怎样加以合理的应用?

后来笔者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改变:一上课教师就用课件讲解,然后学生再做作业。确实这样的效果比原来要强了一些。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笔者发现,自己离“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目标渐行渐远……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否仅仅只是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就可以了呢?这当中教师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入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究竟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

“教会学生学习”,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获得课程学习的体验和收获,更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拥有独立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本领。“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教会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笔者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由此进行了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系列行动研究。笔者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助学”,通过帮态度、讲思路、教方法,创设适合的氛围和给予有效的支持,尽可能地实现“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目标。

1.想学:要帮态度更要激发学习动机

就学习内容而言,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既定要求,当然也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切合每一个学生的真实需要。例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笔者给学生的创作主题是《印象·岭南》。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生:老师,我不做岭南文化可以吗?

师:为什么呢?

生:这很无聊。

师:这怎么样算无聊呢?作为岭南人你不应该了解一些吗?

生:是,但我不喜欢!

师:那你喜欢什么?

生:动漫、游戏,反正我做一个作品给你就行了!

……

当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并不积极的时候,笔者甚至会把这些归结到行为品质、好坏优劣评价这些范畴,继而从帮态度、端正思想上给学生提出请求甚至更多的要求,但往往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怎样把“应该学的”变成学生“喜欢的”呢?一方面“应该学的”内容和学生“喜欢的”形式结合,另一方面从学习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例如,在上述“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作品主题的确定上,除了给定的主题之外,增加“我所知道的科技新成果”、“我所崇拜的NBA明星们”等主题,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题。这时关键要明确作品评价标准与学习考核要求,并发挥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向作用。这样,通过既是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又是学生喜欢选择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2.能学:创设适合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一个有利于学习、实践和思考的氛围,一个随时能够得到及时关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要努力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真实的课程学习上来。当有学生游离于课堂或学习内容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契约式任务”或者团队帮扶等办法来改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有耐心并善于给予必要而恰当的支持;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增强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认识计算机与程序》一课的加密解密程序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有悬念的战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把一段电报明文加密后送到下一位同学,收到的同学把这段密文解密后再送出,用时最短得分最高,课堂的学习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和智慧引导,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事实上,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真正把握,并通过有效引导,使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学习。

3.会学:要教给学生策略性的思路和方法

课堂上,采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先自己学,然后教师再教;或者教师先示范或讲解,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在学生进行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时,都有任务、资源或学习等的明确指示,在这一系列“脚手架”的帮助下获得进步……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策略,都要教会学生懂得策略性地学习。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常识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利用探究式教学,任务安排由易到难,确保学生能体验到每一环节的成功,让知识成为最好的回报。对于每一项学习任务或者课程内容,其实都有既定的策略或思路。例如,制作作品其流程是“选题—方案—实施—调整—评价”,而每一环节都有技术规范和操作方法;又如,动画设计时可以分步、分帧地完成素材制作和动画效果的集成……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探究或讲解等方式,教给学生策略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在《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的模式识别中,笔者把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为“了解手写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怎样更快更好地输入汉字”。先让学生用手写软件输入一段话,并尝试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讲解手写输入的一些操作技巧和方法,同时让学生结合实践和阅读,分析归纳手写识别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些体验式的学习,学生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或结论;之后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技术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选择。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讲解或指导学生学会归纳,让学生学会其中的思路和方法,授之以渔,主动建构知识,养成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助学:让学生在群体中更好地学习

群体动力理论的研究表明,在群体中积极的群体行为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群体中能够更好地学习。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群体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无论教师采取何种群体学习的教学策略,都要逐步教会学生在群体中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1)“兵教兵、兵带兵”的教学策略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由那些技能程度掌握较好的学生分别带一到两个程度较弱的同学。通过结果展示、作业点评、组间竞争等形式,不断增强各群体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2)“充分发挥小群体、小骨干作用”的群体学习

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主体性较强的“小群体”或“小团体”,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小骨干”,由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采取“小群体”或“小团体”之间的教学比赛、展示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或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再通过讲解或评价等方式进行指导。教师主要起到组织、点拨和参谋的作用。

在《网站设计与评价》的网页制作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网页制作过程的视频动画,使学生对网页技术有初步了解,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在“小骨干”的带领下学生们讨论制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课的最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群体之间的作品展评活动,学生相互评价、谈自己的体会。最后通过教师激励性的点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这节课有收获。

(3)“目标激励”的群体学习

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而制定目标就是一个增强学生和群体竞争力、凝聚力的有效办法。当然,制定的目标不宜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在目标设定之后,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各组学生是否达到目标或者是在向目标靠拢。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或支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设定了群体目标是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的。群体凝聚力高固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取决于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是否一致。关键要看学生在小组或群体学习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是否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除了群体的目标任务机制,竞争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学习方式。一个良性竞争机制会让一个群体充满活力,刺激每一位成员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积分奖励、捆绑评价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竞争势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会学生学习”,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积极行动。结合课程学习,要教给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策略性的思路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会群体笔者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老师,别走……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恋教会我们爱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