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

2012-04-29 07:58:34林亚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周长错误思维

林亚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又说:“聪明的教师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老师,而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学生智慧和愉悦的‘立体老师。”是啊!充满爱的评价是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灵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难以想象,倘若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类本应有的“真”、“善”、“美”的话,那教育将会曾现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呢?

针对以上的理念,长期扎根于农村教学的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分享我的几点教学成果,愿能给各位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转变观念,奠定“想学”的生态基础

童年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发展中的人。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应捧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坚持“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的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负责的原则,绝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记得某一年刚接任一个三年级的新班时,原数学老师用一个字对该班学生做了总结“懒”,并滔滔不绝地说:“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有的连作业都不完成,尤其是志国……”言语间露出无奈。此时的我脑海里即刻闪现的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对学习数学充满自信?

通过几天的精心准备,课伊始,我便在黑板上画出漂亮的几何图案,墙壁上贴好了数学故事、数学趣题,讲台上则摆放了七巧板、九连环等益智玩具……看到此景的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饶有兴趣地猜测着,胆大的同学干脆从讲台上取走九连环和同学们玩了起来。看着大家都进入状态,面带微笑的我便开始真心与他们进行一番心灵上的沟通:“大家过去一提起数学,马上就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及没完没了的算式。今天的数学课,你们亲眼看到和感受到了数学中包含的这么多丰富有趣的内容。其实,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只要每位同学肯动脑、敢参与,不管之前的成绩如何,老师都非常乐意带领大家一起在数学王国中遨游,相信大家一定会比过去做得更好。”就这样,从那一刻起,该班的学生就开始在我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番艰辛而又快乐的探索,每天进步一点点,直至最后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了。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连那位很少完成作业的志国同学,出现了可喜的成绩,期末考试还拿了优呢?几经思索:倘若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满怀真心去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相处,那还会有哪位学生不“想学”呢?

二、情理交融,创设“爱学”的生态条件

1.真情呵护各异学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曾说:“一位有思想的园丁绝不会把所有灌木丛按同一标准修剪整齐,而是因材而‘修,真正高明的园丁还会智慧地播撒爱的种子,营造一座令人神往的百花园。”对于这点,我深有同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我们应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他们,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给其带来欢悦和力量,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使“丑小鸭”早日成为“白天鹅”。

2.巧妙利用错误资源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课堂上的错误,除了要有一颗平常心,还要有接纳错误的勇气和胸襟。我们便会发现错误并不可怕,假设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及时找出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发现错误中的价值,错误就能变成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对错的辨析中,学生获得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教师增长的是处理生成的教学机智。当错误出现时,我们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再如何去编织、修复都找不回本色。

三、思维碰撞,形成“学会”的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每一位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状态,才能以自己的真情激发出学生的激情,这是课堂的生命线。只有在这种生命的课堂中,才能产生心灵的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感受成长的快乐,完善健康的人格。

1.问题在追问中清澈

追问的目的在于让问题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以此提升思维的层次,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形成,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智力活动的乐趣。

例如讲“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学具: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小组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周长。

师追问1:如果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滚动一圈,可以吗?

生2: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周长了吗?

师追问2:我用手中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小球走过的痕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

生3:我们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这样圆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了8段,我们测量出每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追问3:是不是用折纸的方法就能求出刚才我说的那两种情况圆的周长吗?

此时的学生再次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的招儿怎么都不成了呢?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求出所有圆的周长呢?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老师不断地追问,学生们在我的设计中思考着、交流着、争论着。一连串的问题搅动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适时提问、追问、反问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智慧在教师智慧的激发中飞扬。

2.思维在辩论中激活

辩论是一种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问题的好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展开辩论,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真理,获得新知。在这种互惠的学习中,既为群体提供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又分享他人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实现了“从独白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达到了一种个人与客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的三位一体的数学对话状态。

四、交流反思,打造“会学”的生态系统

曾子曰:“每日三省吾身。”强调人的内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的重要性。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

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的,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对于课堂而言,生命是“爱”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没有自觉进入儿童内心,哪来的“心心相映”?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就没有“爱”的阳光普照,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老师们!让我们用最为自然、纯朴的真性情,演绎出真情流淌的数学课堂;让我们用教师的爱唤醒学生的情,让学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数学,让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而喜欢学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

猜你喜欢
周长错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错误中成长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
读写算(中)(2015年11期)2015-11-07 07:24:35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