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买花
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目前普通高中招生的扩大,导致高中的生源门类多,素质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异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面对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面对“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教学分层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
1.多元分层
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30%、40%、30%左右。
2.教学目标分层
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课堂设问分层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如“一滑快放在斜面体上面,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4.作业分层
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辅导分层
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在复习“弹簧专题”时,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弹簧特性,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弹力的计算公式;对B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损失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层次的学生要掌握:①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②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③若物体受到阻力,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
6.测试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学生完成在本检测的基础上,对没有达标的学生,针对答卷中反映的问题,分层归纳整理,进行个别指导,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帮助查缺补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学习更加主动。
本人认为:“高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可操作的,并且具有显著的实效性。分层教学法,效果显著,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法。它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使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