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古老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无情地轰开,中国被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压迫引起抗争,落后激发变革。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学堂艰难起步,并在朝野两股力量的努力之下,逐步发展成为『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的实业教育,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制,中国职业教育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提高其攘外安内能力、拯救其垂危统治,清政府推行了以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洋务运动。举办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了资本主义学校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被称为新式学堂。它的产生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运动蓬勃兴起。一批代表人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维新理论,在文化教育上主张全面学习西学、改革科举制度、推行实业教育、建立现代学制等,并身体力行致力于维新教育实践活动。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危机,变法图存呼声甚巨。1898年6月11日,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提出废八股、改科举、讲西学、遍设新式学堂,对封建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
维新变法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绞杀下失败。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中国社会矛盾又一次空前激化,清王朝不得不于1901年1月下诏变法,开始了清末最后十年的所谓新政时期。新政中推行实业学堂是力度较大的一个方面。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在此学制中,实业教育被划分为初、中、高三级,详细规定了其标准和规范,由之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得以建立。
这一时期,把兴办实业与兴办教育联系起来的著名人物是张謇。自1895年起,张謇先后招商集资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20多家。同时,他在20年间共创办包括实业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370多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