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
这个夏天,长江一带很少听到拉闸限电的消息。
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其实,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此前早就已经释放。一季度北京等地财政收入负增长,5月份湖北、江西、上海三地用电量也是负增长。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只增长了3.7%。
由于经济不再像过去那样狂飙突进,一些港口煤炭、铁矿石堆积如山。
可是除此之外,普通老百姓对GDP减速,或许没什么太多不良的感受。物价指数在降,至少每天开门之后,平常人家也不必像过去那么焦虑了。经济形势虽然不太好,却也没有听说什么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潮、农民工失业潮。相反,一些地方却不时冒出“招工难”的新闻,企业的用工压力并未缓解。
统计部门的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城乡居民的收入远远领先于GDP增速。就业方面,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2.6%。经济放缓而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快速增长。这样的经济现状,在我看来,或许并不差。
众所周知,GDP所反映的是整体的情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以及福利的变化。过去的20年,日本经济增长如龟速蜗行,被国际社会称作“失落的20年”。可是,在这二十年间,日本的国民福利并没有因此受损,普通日本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富裕而安宁。如果是用整体收益最大化的视角看待GDP减速,或许有些人会坐卧不安,然而,如果换做个体的眼光,或许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最近,对于中国经济形势,国际上也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看法。如《华尔街日报》转发《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面临诸多崩溃的风险。几乎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则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这些看好中国的结论并非简单根据GDP的增速等数据做出的判断,而是深入了解中国的各类人群,发现中国社会和民营经济,活力依然。
实际上,宏观数据远远不如个体的直观感受来得真实。前段时间,我去了趟衡阳,湖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珠三角和中部经济区交汇的一个地方。这个城市远远比不上北上广的繁华,可是,在这里看到的也是差不多的繁荣昌盛。
衡阳的解放大道堪称电信一条街,市场的细分让一批年轻的家庭主妇自发地寻找到了“专业贴膜”的商机。晚上的湘江边人头攒动,摆摊小贩忙得不亦乐乎。离江边不远衡阳最繁华的商业区,晚上10点多依然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大体如此,深入中国经济的腹地,你看到的一切,怎么也不可能和经济崩溃联系到一起。
GDP减速,普通民众的幸福指数并未受太大影响,民间经济依然活力四射。说实话,中国经济即便有风险,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然而,地方的主政者们未必会这样想。土地财政枯竭、税收减少,都会影响一些官员的政绩。
不再拉闸限电,固然能让民众惬意度夏,不过,这能否让一些主政者头脑更加冷静,心态更加平和地面对现实,则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