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工精美的清代门墩石

2012-04-29 06:02王长启
收藏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石雕麒麟纹饰

王长启

门墩石是置大门下起支撑加固作用的,其造型多样,大都具有海窝与槛槽,海窝即门下枢置门轴,槛槽是置门槛用。西安关中民俗文化博物院藏了一大批门墩石,从收藏的品种看可分为五大类:方形门墩石、鼓形门墩石、动物门鼓石、人物门墩石及长方体门墩石。长方体门墩石没有装饰,仅有座,上刻槛槽与海窝。现选带有装饰门墩石数件,介绍如下:

(1)狮子门墩石(图1),整体由狮子与座组成。在长方体座上蹲卧一狮子,狮子粗眉巨目,呲牙咧嘴,嘴衔长带,头右侧斜,目视下前方,颈带项圈,下挂响铃,前两腿直立,后两腿曲卧,腿间爬一幼狮。下为束腰座,设圭角,下方长方形体座前面浮雕麒麟卧于云间,两侧分别为奔跑的麒麟,右侧面有一竖槛槽,顶面有一海窝,下为基座。

(2)狮子门墩石(图2),整体由狮子与座组成。在长方体座上蹲卧一狮子,狮子粗眉巨目,如意形鼻,呲牙咧嘴,衔长彩带,头右转侧视,颈带项圈,下挂缨穗,后腿曲卧,左前腿撑立,右前足踩小兽,下设圆鼓座。长方体座前侧面雕狮纹,右侧面为莲花纹,后右侧有一槛槽,顶面有一海窝,下为座基。

(3)狮子纹圆鼓门墩石(图3),半束腰型,由圆鼓与座组成。鼓侧面两端各有两周鼓丁纹,其间刻饰缠枝花;鼓两面分别为狮子戏绣球,狮子粗眉巨目,宽鼻大嘴,四足用力蹬地,曲体回头寻找绣球,周围飘浮云朵,真实而生动。鼓上坐一童子与狮子共戏绣球,鼓下云朵托扶。座为长方体,前上半部有半束腰,内刻简单几何纹,后半部侧面有一竖槛槽,顶面有一海窝,后两侧面为博古图,底部为圭角与基座。

(4)鹿纹圆鼓门墩石(图4),半束腰型,由石鼓与座组成。石鼓侧面为整齐的鼓丁纹两周,其间为缠枝莲围绕,上卧双狮,相对共戏一球,鼓两面各为一小鹿立于山石间,回首衔一灵芝,下由袍附角托扶,上雕荷花纹,四角各有一只瑞兽,构思巧妙。长方体座雕半束腰,其侧面有竖槛槽,顶面有一海窝,两侧面各雕海水奔马纹,底为圭角与座基。

(5)麒麟纹圆鼓门墩石(图5),束腰型,由石鼓与座组成。石鼓侧面有整齐的鼓丁纹两周,其间为缠枝莲花,鼓两面分别为麒麟纹,麒麟长嘴宽鼻,头鬃后冲,跪卧于云间,回首观看,鼓下有云朵托扶,座有一周束腰,间施圆饼纹,其前上部分正面与两侧面为海水奔马,侧面中有一竖槛槽,上有海窝,后两侧为把莲纹,束腰下有圭角及基座。

(6)狮首衔环方体门墩石(图6),束腰型,由方立体石与长方体座组成。方立体石正面雕一狮首衔环,两侧面分别雕一麒麟,蹲卧于云间,昂首挺胸,长须上冲,巨目前视,显得凶猛。长方体座有一周束腰,其间施圆饼装饰,其上前正面为折枝花,两侧为海水奔马,中有竖槛槽,后顶面有海窝,后两侧为把莲,束腰下为座基。

(7)博古纹方体门墩石(图7),半束腰型,由方立体石与座组成。方立体石正面雕一鼎与一觚纹,即博古图,两侧面分别为河溪、池塘,立双鹤左右向上观望,其旁生长一棵古松,其意“松鹤延年”。长方体座前有半束腰,内刻方回纹,其上一周雕串枝花,座中侧为竖槛槽,座后顶面有海窝,其下四角雕花叶形圭角,两侧光素无纹,底为座基。

(8)奔鹿纹方体门墩石(图8),半束腰型,由立体方石与座组成,立体方石正面与两侧面分别浮雕鹿纹,正面在山石间有一鹿回首奔跑,上飘浮云纹,两侧面同样是鹿在山石间奔跑,昂首前望。长方体座前部有半束腰,束腰光素无纹,前拐角处雕竖竹节纹,两侧中间各有圆饼,上下枭光素无纹,上枋前面与两侧面雕折枝花卉。长方体座中侧面有竖凹槽,即槛槽,座上面有一海窝,座下前后四角雕圭角,以连弧纹相连,底附座基。

(9)寿字纹方体门墩石(图9),为半束腰型,由立体方石与座组成。立体方石正面与两侧面内分别四周雕方折变形夔龙,中心变形寿字。座前雕半束腰,内为素面,上枋前面与两侧为方折几何纹长方体。座侧面中间有一竖槛槽,座上有海窝,侧雕把莲纹饰,座下部四角刻圭角,下有矮座基。

(10)童子戏羊门墩石(图10),由童子与长方形座组成。童子为光头,面相丰满,穿圆领窄袖衣,左手抓羊,右手放在口中,吹口哨嬉玩,坐于圆鼓形座上。下长方体座,前正面雕荷花,两侧面纹饰由于天长日久,已模糊不清,后半部右侧有槛槽,顶面有海窝,下有一道束腰,下为座基。

门墩石是在富人家的大门上使用,从雕刻的纹饰与天长日久的风雨浸蚀看,多属清代时期,有数百年的历史,是石匠艺人细心雕刻的建筑构件,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就。建筑、烹饪、渔猎、耕种,无不如此,医药也如此。”现代建筑不使用这类建筑构件,它的实用功能消失,但是艺术美却是永恒的,给人们美的享受。

关于“石雕”作品,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是民间匠人的作品,艺术价值不大,粗俗,俗不可耐,这是没有从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角度全面地来看。上述介绍的石刻作品就是我们关中地区民间的传世品,当时都是实用品,从艺术上看都是难得的,每一个“画面”都有一个“喜闻乐见的故事”。关中地区历史悠久,与其他地区一样,把石雕艺术运用至各个方面,特别是宫殿、佛寺、住宅院落等建筑,使古代建筑增添风采,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关中民俗博物院内收藏的建筑石件,是很好的实物资料,是一段时期石雕艺术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史料性、文学性、艺术性的特点,其艺术穿越数百年的历史。各时期的石雕有各自的艺术特征,汉代的石雕发展到一个高峰,古拙、典雅、圆润,在工艺技术上,注重形体、轮廓的雕凿,省略细部突出重要部位,给人古拙深厚感。唐代石雕艺术风格饱满,健康、豪迈,向写实方面发展,彻底摆脱了汉代古拙遗风和程式化、图案化的影响,艺术水平提高,新的艺术风格形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更趋向“世俗”,以写实为主,寓意吉祥,题材内容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宗教神话,还有飞禽瑞兽,花卉翎毛、各种吉祥图案等,它们的创作观念、表现方法与地域特点等都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

门墩石的种类与上面雕刻的纹饰,在雕刻史上应给予地位。它生根于民间,适合民间审美情趣。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实践,贴近生活、表现生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上面所述的门墩石雕刻纹饰内容、体裁,包括各个方面,均是多彩的。其纹样图案与传统文化有关,体现文化的继承性、长久性,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趋向于世俗文化。宋元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门墩石在当时都是富家使用的,而雕刻艺人均是民间艺人,他们生活在一般民众中,其利益与审美情趣属民间,所创造的艺术风格,也适合中下层人的审美情趣。

雕刻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生活是丰富的,自然界是多彩的,山水、飞禽走兽、四季花卉,人们的生产、生活包括民间传说等都是艺术的素材,艺术匠人以他们自身的细心观察和艺术能力,阐释了社会及大自然生活的生动画面。例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鸳鸯戏水”“喜上眉梢”、“松鹤延年”、“五福捧寿”等,还有民间传说故事等。宗教艺术中的莲花纹,原本是佛教文化中的主要纹样,在石雕艺术中是常见题材,有串枝莲、把莲、折枝莲,有的和其他纹样组合,形成了新内容。这是一种朴素的美,没有浮华,流露出真挚的情意,这类题材在门墩石上很多。门墩石服务的对象是富人之家,包括官员、地主、富商、文人等。他们在艺术风格与内容要求上不同,对功名利禄极为向往,门墩石的纹饰图案还有相当部分是“状元及弟”“麒麟送子”“指日可待”“连升三级”“马上封侯”“鱼跃龙门”“鱼化龙”“福禄寿”等等。还有月梅、兰草、松竹等,均表现一种精神与心态,以松树的常青,风竹有节,梅花不畏严寒等,借指文人士大夫的气节,文质彬彬,高雅孤傲清高。其雕刻工艺有较高的水平,形与神都真切表现出来,与民间的相比,两者是有差别,但是还有一定的联系,其审美情趣有差异。有相当多的是侧重社会性、精神性、意识性的表现,可又不同于宫廷艺术。

门墩石上除雕刻装饰纹样外,有的还刻铭文与年款,这可以作为时代标准器,另一方面可从其他有明确纪年的石雕件的同类纹饰参照对比。例如上述寿字纹方体门墩石中的方折变形夔龙与变形寿字,在石雕中是常见的有具体年代纹饰,应属清代中晚期纹样。上面介绍的几件均属清代时期,其时代主要根据造型与纹样确定。

门墩石最早的造型,仅仅是一对长方体墩石,中间部位有横槽与海窝,侧面有竖槽,上面没有纹饰。目前西安地区发现最早有纪年的是元代至治时期(1321—1323年)的,从铭文内容看多为当地人施于寺院使用,以求吉祥平安。据调查了解,到了明末清初方体门墩石、鼓形门墩石、人物门墩石、狮子门墩石开始增多,是门墩石的“主流”。下面墩石的正、侧面,元、明时期多为阴线刻图案,以后多为浮雕。其阴线刻纹样有凤鸟、龙、麒麟,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等,器物纹样基本相同,其差异就是民间石雕的纹样延续时间较长。以麒麟为例,元代其形态像鹿,长嘴,有角分叉,身有鳞纹、牛尾、蹄足,前后腿有火焰纹,到了明代呈龙首,体仍是兽体,身有鳞纹,牛尾蹄足,身上的火焰纹主要在前腿上,其龙首与明代龙头相同,头鬣向上冲。但是在明成化时期狮子门墩石侧面阴线刻麒麟还为鹿形。清代时期侧面的浮雕纹饰较突出(较高),到晚期浮雕突出不明显(较低)。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均为吉祥意,可以说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上述的门墩石纹样有奔鹿、骏马、麒麟、夔龙、双鹤、双狮、荷花、鼎觚等博古,均是世俗化的吉祥纹样,走兽、花鸟较多,人物很少,具有写实特点,形象生动,与同期绘画有很多相同之处。同类走兽或飞鸟的形态相近,例如松鹤雕图,从布局构思,至双鹤的形态,都是在清代绘画中常见的体裁,雕刻溪水绕流,苍松郁茂,双鹤亭亭玉立于上,一鹤回首侧望,一鹤引颈向天长鸣。造型准确,形态生动,体现出精湛技艺功力,片片毛羽,雕刻精细,喙的质感,腿长与动感,毫无呆滞之弊,景色空灵,虚实相生,愈显松秀灵动。清代乾隆时期的画家沈铨就善画鹤,影响也大,还有骏马雕图,骏马在海水腾空而奔,其实马在自古就成了艺术表现的对象,同时出现很多画马、雕塑马的名家,表现骏马都给予新的时代感情和新的艺术形象,例子很多。民间石雕艺术同样取得很大成就,它受清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具有清代风格,形成了格式化,趋于简单,浅浮雕。到清代晚期成了“剔底”雕刻的图案化形式,例如上述“福寿字纹方体门墩石”的上面、侧面纹饰,方折变形夔龙纹与寿字纹就属剔底雕纹饰。

(责编:石晓)

猜你喜欢
石雕麒麟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麒麟“破冰”
蜡染的纹饰探讨
对麒麟
雕漆纹饰的修复
它就是麒麟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Life of Student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