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现象浅析

2012-04-29 00:44:03阴成林
软件工程 2012年9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阴成林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普及、运用,社会中从事IT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引起了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以对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影响IT从业者工作倦怠的几个方面,并通过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程度最为严重;(2)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量表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性质的IT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IT;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普及、运用,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高素质、高效率的从业人员是保障IT行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这个竞争剧烈、技术瞬息万变、市场风向标变幻无常的朝阳产业里,特殊的行业特点使得IT从业人员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使得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引起了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1工作倦怠的概念

工作倦怠,英文为“Job Burnout”,在我国也被翻译成“职业倦怠”“工作耗竭”等,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面对情绪、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紧张源,所产生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情感与认知反应,表现为个体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感到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以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对待工作服务对象,并伴随着工作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等。

工作倦怠会诱发个体产生一系列负性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自尊心受挫等,并常常会伴随头痛、失眠、肠胃功能失调等躯体不适,还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嗜烟、酗酒等不良压力行为反应。不仅如此,工作倦怠的负性影响还会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个体所属的组织、家庭和社会,比如,对IT从业人员所在的组织而言,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会诱发和产生工作效率低下、员工离职意向和流动率增高以及消极怠工等现象;对家庭和社会而言,高工作倦怠的个体倾向于减少社会交往、疏远朋友和家人,有时甚至会产生自杀和攻击他人等极端行为。因此,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工作倦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IT行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当前正是IT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就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关注。

1.2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

纵观国内外关于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导致个体产生工作倦怠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体因素,包括与人格特征有关的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个体期望值等及与人口统计学变量有关的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婚姻状况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与工作和职业相关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超负荷、职业类型等及与组织因素相关的组织性质、组织支持、组织内员工参与度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第一,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二,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量表上的差异情况;第三,不同组织类型的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程度的差异性。

1.3工作倦怠的结构模型

目前,关于工作倦怠的概念结构、理论模型及其测量工具的所有研究中,Maslach所提出的工作倦怠三维模式及测量 (MBI)被认为是最科学、最简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研究之一。根据资源保存理论,Maslach&Leiter(1997年)提出了工作倦怠的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

2.研究过程

2.1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

在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氏倦怠调查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MBI包含22个项目,包含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职业效能感。构成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职业效能感三个分量表,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重测信度很好,与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等量表的区分消毒较好。为了扩展MBI的适用范围,经修订发展成为马氏倦怠调查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MBI-GS也包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职业效能感三个维度,三个分量表,共16个项目,其中情感耗竭分量表测量个体对工作的一般态度,去人格化分量表测量个体对功罪对象的态度,职业效能感分量表测量个体对工作绩效的一般期望。为了满足我国工作倦怠研究需要,李超平和时堪于2003年对马氏倦怠调查表通用版进行了汉化和修订,共15个题目,包括三个纬度: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2.2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说明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参考相关职业倦怠资料并结合研究问题而设计的,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位、文化程度和所在单位的性质等等,通过此量表,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工作倦怠量表主体部分。本问卷采用李超平、时堪(2003年)第一次在国内使用和修订的MBI-GS量表,共分16个题项,三个纬度:情绪衰竭、工作怠慢和个人成就感降低。采用五点计分法,其中第一题至第九题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倦怠度越高;从第十题到第十六题反向计分,即得分越高倦怠度越低。

2.3调查问卷的对象选择

选取大连市软件园和高新园区的软件企业十五家,其中国有企业四家,民营企业六家,外资企业五家,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共收回问卷231份,回收率96.25%,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8.7%,发放对象主要为IT技术人员、IT企业管理人员、软件产品销售人员等IT企业的主要从业人员。

2.4调查问卷的结果

鉴于软件企业之间大多有战略合作或商业交往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IT企业内部联系人将问卷发放给取样人并收回。

通过对228名IT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工作倦怠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数据显示MBI-GS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2,工作倦怠调查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9,问卷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5,表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因素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可以用于大范围测试。

(2)人口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务、婚姻状况和企业性质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3)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主要从预防的角度对IT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建议。从组织的层面,企业可以从加强组织基础管理建设、合理调配员工,为员工进行职业路径规划、完善薪酬培训激励体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给予员工充分的人文关怀、改善工作条件,实行员工帮助计划和工作/家庭平衡计划等方面来降低职业倦怠的风险;从个人的层面,则主要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计划,发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并实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节奏管理,另外,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学会适时减压放松也是非常关键的。

3.问卷调查测量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的三个纬度中,情绪衰竭最为严重,其次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工作怠慢,总体来说,IT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程度中等偏上。

(2)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工作倦怠的差异分析,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性别方面,情绪衰竭纬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在其他两个维度上表现不明显。

在年龄方面,25岁以下员工个人成就感低落最严重,可能由于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员工刚进入工作领域不久,工作经验和资源都比较缺乏,碰到挫折,更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而在35岁以上的人,在工作和事业上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家庭和工作都相对稳定,这时候压力就相对要小很多,因此,工作倦怠水平要低一些。

在文化程度方面,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关于价值观匹配,只有创新发展取向存在显著的差异,员工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组织的创新发展要求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对组织的创新发展要求也越高。IT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因此他们比较重视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要考虑如何为员工创造出更好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激活转化,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创新改革,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高知识型的员工为了保持其能力与价值,具有自觉学习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勤于思考,努力工作,展现自身价值。在企业中,高学历的员工往往从事的工作责任也大,对自己的期望也更高,工作压力也会相对较大,所以在情绪上更容易产生耗竭感。大专学历的员工相对与更高学历的员工来说,对今后职业发展较为不自信,也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员工在工作倦怠的三个纬度上都显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是由于未婚员工年龄都比较小,处在事业的发展期,对个人的期望都会比较高,因此工作压力就会比较大,可又得不到像已婚员工那样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压力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很多研究表明,来自家庭、社会、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倦怠。

在工作职务方面,普通员工的情绪衰竭程度明显高于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的个人成就感降低水平严重,这是因为普通员工相对与管理人员来说,承受日常事务、上级管理和同事之间竞争的压力比较大,工作的自主性较低,因而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和情绪衰竭的现象。管理人员的个人成就感降低则是由于他们通常是学历较高、能力较强和资历较高的人,站在更高的层次需求上就会产生更多的欲求,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加之企业和社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就会常常感到不能很好地胜任组织安排的工作。

在企业性质方面,IT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员工在三个纬度上表现的差异也很大。国有企业的员工在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两个维度方面得分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得分则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这说明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尤其是对高知识型的人员管理上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不能为员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工作绩效考核公平性较差等,国有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相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更多的福利待遇,但是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也造成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懒散、效率低下。根据工作倦怠的资源保存理论,当与工作有关的工作控制权与决定权、自主性、报酬、时间等,也可能是与人格有关的自我效能和自尊等资源丧失或受到限制不足以满足个人需求时,负面的结果即工作倦怠就有可能发生。

4.改善现状的方法

从IT企业员工的特点可以看出他们从事的工作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金量,需要较强的创造性,这就要求对他们的绩效考核与一般的员工要有所不同,必须及时调整和创新。首先,管理者必须通过与员工一起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工作原则和绩效标准进行管理,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是约束员工行为的“软件”。目前,“文化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形成了适宜的文化,员工的日常行为就会在企业约定俗成的文化下,按照企业倡导的方向去做。基于以上调研情况的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改善IT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度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第一,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途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营管理者改进工作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员工聘用、晋职、奖惩等重要依据。IT企业的员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与普通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员工相比,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性:一是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二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三是创造性和自主性;四是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工作结果不好测量;五是流动意愿强烈,忠诚度低。对IT企业自身来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进行考核时,一些考核项目点可以进行360度考核,增强考核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第二,完善IT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

国外大量的实验证明,IT企业员工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本次针对IT企业员工激励因素的调研结果排序为: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司的前途、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企业的激励策略应该包含对员工实行信任管理,适当授予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权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可以与员工一起制定其在企业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三,加强团队建设。

IT企业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团队协作进行项目工作,对这样的工作形式,在管理中要贯穿关爱、尊重、信任、沟通、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公正评价,满足员工情感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营造团结、友爱、互助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融入到企业的大环境中,进而增强企业团队和谐度和协作性。

第四,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建设,实行员工援助计划。

鉴于IT企业员工的倦怠感比较高,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员工加强自身管理,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员工帮助计划(EAP)是英美等国普遍采用的解决员工职业压力方案,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而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目前国内的一些大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员工工作倦怠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尝试并使用EAP对员工开展员工帮助计划,但对于中小型IT企业来说,应该积极增加在消除员工工作倦怠情绪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Moore J E. One road to turnover:An examination of work exhaustion i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MIS Quarterly,2000,24(1):141-175

[2]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3]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4]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与展望.中国心里卫生杂志,2004,

18(3):206-209

[5]李永鑫.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心理科学,2007,30(2):478-481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影响因素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商情(2016年49期)2017-03-01 20:44:34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软科学(2016年12期)2017-02-07 02:02:12
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员工职业生涯高原、自我复杂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0期)2016-07-18 04:13:25
工作倦怠研究述评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