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
“皮肤科有自己的内涵和深度,想要成为专家级,需要毕生精力去努力。”
2012年,关于成立空军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的报告已经完成,一个富有部队医院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备中。刘玮早已为专科医院勾画好了蓝图——计划成立10个皮肤病专科;医护人员由现在70人扩编到150人;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在非战时军事行动皮肤病防治研究等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
刘玮很忙。
约定上午十点的采访,他匆匆赶来,一路小跑着上楼,旁人难以跟得上。由于另外一个紧急病人,采访又被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访谈结束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刘玮还没有吃饭,下午一点半,他又要到另一所医院去开专家鉴定会。走过皮肤科的走廊,能隐约听到有的医生还没下班,有的护士还在监测患者的皮肤过敏测试……
作为空军总医院的特色科室,也是北京公认最好的皮肤科之一,眼下季节皮肤科每天门诊量超过2000人。
刘玮与所有的医护人员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工作忙、压力大、责任重。
主任刘玮需要承担更多。
尽心皮肤病学研究
1978年刘玮考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医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入学的大学生,1983年,刘玮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又成为全国统招的首批研究生。
父母都是教师,他立志从医,“因为‘文革中看到教师太窝囊了”。被蹉跎的岁月,被耽误的宝贵时光,令大学生们在进入校园后爆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和能量。刘玮也在其中,勤奋、刻苦、扎实地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8年学习,医者仁心、军人使命,深深镌刻在刘玮心中,不可磨灭。
1991年,刘玮博士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他所学专业为矫形外科,又有两年临床工作经验,其博士论文曾在1990年全国中青年论文评奖中获一等奖,母校曾为此专门贴喜报表扬。无疑,刘玮是极其难得的人才,领导希望他去骨科,他却坚决要求进入皮肤科。“当时看到很多皮肤病治不好,自己想有所突破。”他是带着挑战的心走进皮肤科的。
然而命运安排刘玮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空军总医院皮肤科组建于1980年,时任主任是新中国第一代军医、皮肤科专家蔡瑞康。他为刘玮安排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化妆品皮肤病研究。
这样的课题看上去似乎平平淡淡,刘玮暗下决心一年“攻下”皮肤科专业知识。
然而真正端坐桌前,翻开皮肤科专业书的第一页;真正进入门诊,看完前来就诊的第一个病人,刘玮发现,自己错了。他说:“皮肤科有自己的内涵和深度,想要成为专家级,需要毕生精力去努力。”被欲望激发的兴趣往往带有无穷的能量。刘玮开始尽心于皮肤病研究和化妆品检测,再无旁念。
曾经有一位患者,之前脖子、身上都曾长肿块,先后在北京几大医院看过门诊、住过院,还手术两次,但始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找到病根。患者极其痛苦,花钱,遭罪,看不好病,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怀疑自己染了不治之症。后来,这位患者脸上也出现肿块,无奈之下找到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挂了刘玮的号,在门诊,经过详细诊断,确诊为结节病,排除恶性肿瘤,最终在刘玮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得到缓解。
三十年行医生涯中,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每次被问起,刘玮总是哈哈一笑,说“太多了”!目前刘玮已是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峰会副会长、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照明学会光生物及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皮肤科学会会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化妆品行业把关人
刘玮衣着朴素,深褐色的外套,暗灰色裤子,都不是名牌。他的办公室也相当简单,除了白色的资料柜、白色的电脑桌、素雅的白窗帘,连一点装饰品都没有。他的生活与工作,严谨朴素,实在与时尚不沾边。
然而,翻开履历却会发现,刘玮是国家化妆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化妆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化妆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身兼《中华皮肤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与皮肤病杂志》《皮肤科时讯》《中国化妆品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
对这一长串的名词与头衔,只需一句话便能解读清楚:刘玮是中國化妆品行业的把关人。
1991年,刘玮在时任科室主任蔡瑞康的指导下,涉足化妆品行业研究领域。当时中国化妆品行业刚起步,市场才放开不久,化妆品种类少,构成也很单一。成天与女人用的瓶瓶罐罐打交道,崇尚军人刚毅凛然的刘玮心里不是特别高兴。然而军令如山,他不能违抗,只能做好。国内化妆品企业不断推出新品,国外品牌渐渐进入中国市场,化妆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身体健康,国家急需推出行业规范,需要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在蔡瑞康的指导和推荐下,刘玮曾参加编制有关化妆品皮肤病的七项国家标准,负责编写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人体试验部分,负责编制《防晒化妆品SPF值人体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负责筹建全国范围内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2002年,空军总院皮肤科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检验机构。市场上所有进口化妆品种类,上市之前务必经由其进行安全性及功效性检测。繁重的临床工作,加上密集的化妆品检测项目,刘玮更忙了,但是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从不推脱。医生的天职与军人的责任交织在一起,他不敢懈怠。
采访的前一天,刘玮刚刚代表中国专家,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欧盟对华化妆品质量标准的谈判。“关系到中国人身体健康的事,我们不能让步。”
近十余年来,随着美容业的兴起和普及,刘玮又将主攻方向调整到皮肤美容、化妆品不良反应以及化妆品功效研究。
目前,刘玮正承担卫生部化妆品标准委员会科研课题7项,主要涉及中国九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研究,建立标准的功效评价程序和方法,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诺千金承载军医使命
“军医首先是军人,同时是医生。平日里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则要顶上去。”无需声若洪钟,也不用豪言壮语,同样掷地有声,一诺千金。
2008年6月,第十四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大会开幕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洪铎发言之前,首先要求参加大会的全体代表向深入灾区抗震救灾的皮肤科同志起立致敬,然后给与会人员读了这样一段文字:“头一次住帐篷,睡木板,枕大衣,晚上没电。部队住大路边,帐篷搭在农民的大蒜地里……昨夜余震多次,感觉大地哆嗦了一下。”
当时刘玮还和空军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奋战在极重灾区汉旺镇。这些日记是他用手机记录下来的。在地震中;汉旺镇遭到重创。震后15天,刘玮带领空军总医院四名医生,组成小分队进入重灾区汉旺镇,进行灾区皮肤病预防、治疗工作。每天,他跟同伴冒着余震的危险,跋涉于塌方的山体之间,攀爬在残破的废墟之上,不畏艰险,不怕疲劳地开展救助。灾区气候潮湿、闷热多雨、粉尘飞扬,卫生条件差,常见皮肤病多发,他们就在巡诊中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多发常见皮肤病进行一线诊治,并对一些少见、疑难皮肤病进行会诊。赴灾区前连夜编写的《灾区皮肤病防治手册》,也发放到了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手中。
这不是刘玮第一次奔赴救灾一线。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他带队进驻长江荆江段,坚持驻守46天,直到七次洪峰险情全部过去,才随主要部队撤离重灾区。回京后,他被授予三等功。
刘玮说,这是传统。“当年蔡瑞康主任一年8次前往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进猫耳洞,穿越敌人封锁线,一次次深入到最前沿,最终针对战场多发皮肤病研制出“抗灭癣霜”,成为官兵们的必备品,有效减少了部队非战斗减员。
高山仰止。前辈之风,刘玮铭记在心,实践于行。当空军总院皮肤专科的接力棒传到他手上,刘玮立足和平年代军、民医疗需求发展的双重需要,带领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再出发。
2012年,关于成立空军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的报告已经获批,一个富有部队医院特色、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备中。
刘玮早已为专科医院勾画好了蓝图——计划成立10个皮肤病专科;医护人员由现在70人扩编到150人;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在非战时军事行动皮肤病防治研究等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
现在,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日均门诊量超过2000人,占空军总医院日门诊量三分之一,已经超过一家普通医院的规模。70人的医护人员队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天,刘玮看着候诊室里焦急的患者,既有欣慰,更多隐忧。这些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往往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此,可是局限于现有条件,他们只能挤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候诊,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分配给患者的时间也远远不充足,很多病症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可是庞大的门诊量确实让医生十分为难,也难以让患者满意。
“医生太超负荷了,太累了。”刘玮觉得,这对医患关系而言隐含着巨大风险。他寄希望于即将成立的专科医院,能够使患者就医环境、科室整体学术水平双双上一个新台阶。
只要不出差,刘玮每天清晨七点多到岗,会诊,查房,完成行政工作,同时带领科室班子进行专科医院各项工作的协商、讨论。刘玮清楚,这不是他一任之内能完成的工作。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建成设施齐备、架构完整的皮肤专科医院。
“建医院,创品牌。”刘玮说,“既然担起了担子,就要努力向前多走一步,让下一代传承的起点,站得更高,视野更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