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梅
【摘要】本文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为突破口,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发现,长期强化学生的写作,既增强了学生“写”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听、说、读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改以“写”促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38-02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导致投入大、产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长,但能熟练使用英语者少。随着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英语教学的应用功能地位日益突出,任务更加紧迫。针对这一课题,本人以重“写”为突破口,对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效果明显。
一 以“写”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思路
1.以“写”为突破口,符合我国国情
英语教学水平高低通常看学生对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程度。四种技能的学习相互关联,读得好不一定写得好,但要写得好就必须懂得读,读得多,听得多,以增加语感。“说”和“写”都是产生性应用,互有促进作用。与英美等国家的英语学习者相比,我国学英语的客观原因是缺少听说环境和机会,但是有充分的读写条件。以“写”而不以“说”为突破口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又能促进“四会”,提高学习效率。
2.以“写”为突破口,容易克服心理障碍
与“写”相比,训练“说”多了一层心理方面的难度。语言依附人而存在,人有感情,语言的使用与人的感情密不可分。自我形象是人人皆有的情感特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评价。在青少年时期,生理、认识和情感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我保护性能、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用以排斥那些威胁个人自我形象的经历和感受。心理学称之为“文饰心理”。跟他人一起说外语,出错或发音不好,会令人难堪,威胁自我形象,学习者会本能地通过沉默来保护自己,拒绝多说。此外,在我国语言环境下,一般学习者使用英语的交际需要极少,用母语表达思想更便捷,故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多说外语,便成了一句空话。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展“听说领先”,结果收效甚微,与“说”相比,训练“写”造成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写可以是个人行为,写的东西在作文本上,教师可以控制评语和打分,尽量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才能,帮助学生改善自我形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3.以“写”为突破口,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在化
广东外贸大学外语心理学研究专家王初明提出“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output)假设,认为包括写在内的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检验语法、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可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目的。学习者用英语表达思想时,不得不主动地调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词句的使用确切性和得体性。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实现英语的教学目标铺路搭桥。学习者若具备这种内在化的外语能力,只要对其发音辅以必要的训练,口语就能很快跟上。
二 激发学生写作的方法
1.设计写作任务
在设计任务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来操作,设计任务应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于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写的东西可以从每日“一句”开始逐步过渡到每周“七句”,然后再结合全国A、B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日记、通知、便条、广告、介绍、求职简历等,再过渡到写读后、观后、游后感以及写各种实用信函,最后再写一些简单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自拟题作文。但无论写什么都尽量使用当前所学句型、短语、词组。随着写作次数的增多,再明确作文的长度,最低不得少于100字,越长越好。设计任务应避免枯燥,要经常翻新。总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写作任务后,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这样才能在学生使用语言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2.“写”可在课内或课外交替进行
每周一篇作文,可长可短,依要求而定。为防止学生抄袭,首先可让学生在课内或晚自习内写,并限时,促使一些抄袭同学作文的学生慢慢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当然随着写作次数的增加,不可能一直安排课内写作(英语课时有限),故一般实行课内课外交替进行。同时还可以开展以开卷写作为主、闭卷为辅的写作训练。
3.学生集体评阅
每周利用自习或上课时间,从学生的作文中选1~2篇优秀的来集体评阅,让学生(人手一份)阅读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再总结,明确指出该作文从行文格式(布局)、构思到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优点,以便让学生及时汲取他人的长处为己所用。
4.不改或少改学生错误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一般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一篇即使较差的作文也要发现他的优点,如在某个准确的用词、精彩的句子或思想亮点下画线并且用“E/Excellent,G/Good,R/Right”标明。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对教师而言批改作文也变得容易且省时,因为认可优点比改错要容易得多。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有的难改,甚至会改错(误解学生的用意),而且多改错的最大害处还在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一篇作文发下来时,若到处是错误,长期下去便会使学生失去写作信心,更不会去改错。相反,如多发现优点,乃至适度放大他们的优点,长此以往优点自然就替代缺点,正确也自然就替代了错误(这也是笔者对学生和他人的一贯态度),于是他们会带着一种自信心去欣赏自己的“杰作”。从理论上讲,外语习得者的语言过渡性质在不断的发展中自成体系,从学习者的眼光看,它是合法的语言,无对错之分,学生犯错误是进步的阶梯,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大量的语言的正面输入,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错误会自行消失。
5.多写长作文
多写并尽量写长作文能使英语学习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多写就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学生要多读所学课文,多背听力材料中一些适用的部分和一些短语、句法较为集中的段落或课文,不能背诵者至少要能复述大意,实在不能背也不能复述的同学也要熟读材料3~5遍。这个任务由小组长督促组员完成,教师必须从中抽查几个学生,保证读背训练落到实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作次数增多和质量逐步提高,还可把原来一直开卷写作的方式转变为半开卷和闭卷交替进行,这样使懒于读背的学生不得不读、不背。日积月累,便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6.正确对待差生
英语教学应用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差生。随着普通院校和大专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更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趋近于零,特别是五年制专科生(初中毕业生),他们对英语写作又怕又恨。如何提高他们“写”的能力?首先要有爱心。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爱他们。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我们全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压倒一切的权力,而是爱。”爱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则是优秀教师的标志之一。其次对差生应有“信心”,我们应坚定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的信心,尽管他们后进但仍要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经常给予表扬。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最后对差生的转化要有恒心。一次做不好,两次、三次甚至十次或更多次,只要坚定信心,就能保证把差生转化工作做好。比如:在我任教的2006地质班有个叫李强(化名)的男同学,刚入学时,英语基础非常差,什么都不想学,每次上课要么睡觉,要么聊天,对用英语写作更是又怕又恨。开学后我连续布置了三次写作,他一次也不交,当我问他时,他说:“不会写”。期中的英语测试成绩仅为23分,但在上学期期中班上举行了一次题为先写后讲“宾馆预订房间”的英语自由会话比赛(两人一组,一个扮演顾客,一个扮演客房部经理),他扮演顾客在讲台上大胆发表看法,声音洪亮,边讲边使用肢体语言,显得十分生动幽默,只讲了大约两分钟时间,但效果较好,我当众表扬了他,随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经常鼓励他,到了第一学期期末时,他除了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外,作文也一次不缺,还补交了以前缺交的三篇,在2006级新生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他从一个差生变成了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期末成绩为62分,通过一年来不间断的写作,他写的作文在本学期曾获过三次奖励和多次表扬,第二学期英语期末统考中考试成绩为72分(本次统考英语最高分仅为87分)。通过不间断的写的锻炼和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差生的写作能力和英语成绩将会有明显提高。
7.建立简易可行的作文评价体系并增加激励机制
一般采用百分制,并分项提供反馈。把一篇作文分为五项。并订出五个评分标准:长作文(超出老师规定字数最低限度一倍以上的作文)40分,短语、句型(主、宾、定、状、表语从句和并列句)使用率20分,作文布局(格式)20分,思想内容10分,语言表达10分。学生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在量上下工夫,例如,当我们学完《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课文“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时,根据学校地理位置,我给学生一篇命题为:“How Can I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的作文,作文的具体要求是:(1)尽量写长作文,最短不得少于100个字;(2)尽量使用下列所给的词、短词和句型:lead straight、across from、confuse…with、find out…和两个定语从句;(3)用词准确;(4)条理清楚,结构完整;(5)有思想内容(亮点)。作文评分标准是:长作文共40分,其中100~150字评分为30~35分,150~200(以上)字评分为35~40分。专项练习给出的六个词(短词)每个2分,每用对一个定语从句4分,其他三项不是一个变量,教师可酌情打分。如果某篇作文的得分是:40+18+15+8+6=87,这样学生便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教师在改作文时把总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分成一、二、三等进行奖励,总分在60~80分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这样每次受到奖励和表扬的学生很多,到期中按作文得分总和分层次进行奖励,如一个学生到期中共交了九次作文(但实际应交十次)总分为738分,而另一个学生到期中共交了十次,总分为800分,虽然前者平均为82分,而后者平均分为80分,但后者的作文成绩被排在前面。每个学期进行4~6次评选,在班级内评出优胜者发给奖状并奖励2~8元的学习用品,同学们都显得非常高兴。尽管有些被表扬的同学说:“老师,你不要给我们发奖品了,只发奖状给我们就行了。”(因为买奖品的钱源于老师的工资)但我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么做。同时,对平时进行的英语写作也纳入期未考评,成绩占期末总评的10%。总之,通过简便易行的测评手段,确保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形成了比、学、赶的良好的学习局面。
三 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重“写”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一是学生学习英语从怕到不怕;从敷衍了事到能认真对待;自信心从无到有。二是英语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够自如地用英语写一些常用信函和应用文,在2006年的期末英语统考中,写作分比没有进行强化的班级高8分。三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在2006年的期末统考中班级英语综合成绩平均高于其他班级10分,而且班级整体水平提高。在2006年全国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我任教的两个班(五年制大专)有四人进入决赛,其中一人获校区组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
以“写”促学的英语教学改革尝试,激发了学生“写”的兴趣,端正了学生“写”的态度,增加了学生“写”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写”的运用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识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