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英,芙 蕊,陈日兰,邓朋翼,周丽君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11)
本研究观察采用隔药灸不同灸量对寒凝型痛经患者血清PGF2α/PGE2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以及妇科门诊患者。选择120例14~30岁的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或B超确诊。按照SPSS 11.0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将病例分为4组: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和西药组各30例,另外选取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各组病例在年龄、例数、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1]:原发性痛经为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诸如盆腔、子宫、附件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拟定。3)痛经症状计分及疼痛分级评定[3]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为寒凝型的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2)年龄14~30岁。3)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4)愿意参与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 1)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所致的痛经。2)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合并本试验药物禁忌证的患者。4)2周内口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PG-SI)如:消炎痛片(Metindo)、朴湿痛片(Ponstan)等患者。5)不愿合作者。
1.5 脱落标准 符合纳入标准,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1 观察组 1)药物的选择:寒湿凝滞型痛经方用: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赤芍各2 g,炮姜、桃仁各1 g。研成无颗粒粉末状备用(300目)。2)艾炷的大小:选用苏州艾绒厂的艾绒制作成大艾炷,药物电子天平统一称重每壮2 g,底直径2 cm,高2 cm[4]。3)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为经期前的3 d开始,6 d为1个疗程;若经第1个疗程治疗后不再疼痛,第2、3个疗程属于巩固治疗。观察组(A、B、C组)隔药灸神阙穴每日1次。4)操作方法:取神阙穴。操作前可将水湿过的棉球扯开置于肚脐外围,用以保护肚脐附近的皮肤,以防在操作过程中艾灰等不慎飘落引起烫伤。然后将药粉填充于神阙穴中(平脐即可)。准备直径约3 cm,厚约0.3 cm的姜片数片,并用针在其中央刺10个小孔备用。将姜片置于神阙穴上,再将大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在灸的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即刻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减轻灼热感,防止烧伤,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在施灸时,若壮数较多,姜片会变干变薄,此时可更换姜片。5)灸量:选择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症状评分)用大艾炷施灸,观察A组灸12壮,观察B组灸9壮,观察C组灸6壮。
2.2 西药组 采用西药消炎痛片250 mg,口服,每日3次;疼痛较甚者加服芬必得300 mg,每日2次。于经前3 d开始服药,连续服用6 d。若第1个疗程服药后不再疼痛,第2、3个疗程继续巩固治疗。
2.3 观察周期 观察3个月经周期。
2.4 观察指标 实验室指标:PGF2α、PGE2。隔药灸组、药物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于月经来潮48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正常空白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时检测。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PGF2α及PGE2变化,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血浆PGF2α及PGE2变化比较(±s,n=30)
表1示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降低,观察A组降低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A组升高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观察A组、B组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C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各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观察A组、B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且观察A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C组,说明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运行无力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哈荔田[5]认为痛经发病的主要机制不外乎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所致。罗元恺[6]认为痛经有虚有实,或虚中夹实,实证之中又以气滞血瘀、寒凝为多见。本研究[7-9]表明:痛经患者血清中PGF2α浓度及PGF2α/PGE2较正常女性明显升高,且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降低,PGE2含量升高,因此,认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中异常的PGF2α及PGE2的水平,降低PGF2α/PGE2,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隔药灸法利用艾燃烧的温和热力和渗透力很好地将药物的作用输送到人体内部,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以起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效。神阙属任脉,具有调节元气,温补脾肾、调理冲任、温经散寒的作用。隔药灸神阙穴,属脐疗,调节元气是脐疗取得疗效的关键,通过刺激脐部,可激发脐深部的元气,进而使元气通过“脐关”沿三焦道路向全身通达。由于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所以元气和达,则气机通利[10],可达到补气行气活血之功效。隔药灸燃烧时产生的近红外线有较强的穿透力[11],能充分发挥艾绒的药物和火热的温通作用,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对盆腔脏器产生热效应,以解除紧张,减少子宫的收缩,使局部循环得以改善。通过穴位—经络—脏腑这一作用途径,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调理脏腑,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辨证施药与传统灸法结合作用于神阙穴,发挥药与灸双重疗效,体现了灸法简、便、廉、验的特点,而且患者感觉温暖舒适易于接受和坚持治疗。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26-1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6.
[4]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哈荔田.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72-76.
[6]罗颂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罗元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0-56.
[7]明海霞,邱桐,苏韫.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治疗新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1):55-57.
[8]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华永庆,洪敏,朱荃.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62-64.
[10]高树中,衣华强,马玉侠,等.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272-273.
[11]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