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立媛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识渠道。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素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许多教育者感叹高校思想工作难做。尽管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效果和收效不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困境。本文着重分析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所在,并提出措施,希望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裨益。
1 Internet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学文化的殿堂和制高点,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高校的大学生是最敏感、最集中、最迅速地折射社会大环境变化的一个群体,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个快捷反映这种变化的平台和媒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冲击显而易见,对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使之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加以辩证分析。正如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也有两面性。它首先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机遇,如互联网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互联网有利于教育观念现代化,它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单向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时效和影响力。
1.1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迷失方向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是超越民族和国界的,这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会利用网络这一特点,不择手段地展开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攻势,大搞文化霸权主义,以“民主”、“人权”为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向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大肆宣扬和倾销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以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和“弱化”。这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迷失政治方向。
1.2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
以往学生们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网络信息中不乏非法和有害信息,特别是在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种族问题上无视他人的文化背景的有害信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对非法信息和有害信息的解释、取舍标准不同,有些国家放纵这些有害信息进入网络。很多学生因为沉溺于网上的有害信息导致思想观念向错误或庸俗的方面发展,有些人开始模仿网上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侵犯知识产权,制造计算机病毒,以及偷看他人信件,查看黄色邮件,发布不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的交往与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人人界面变成人机界面,每个人在网上都成了“隐形人”,他们的交流可以无所顾忌,使得不少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上网,热衷于“虚拟”交往,而疏远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大大减少了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这容易使学生对现实中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容易形成某些心理疾病。
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1拓宽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但高校德育还必须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来,突出现代意识培养。
2.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走向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明显效益,除了内容方面的原因之外,与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对行为规范和纪律条文的传授和灌输,强调受教育者对所传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的无条件服从和接受。面对新的现实,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着力点应放在创新上。
2.3开拓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要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天地,做好网络道德教育。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跨地区、跨时空的交流成为可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计算机网络内容泥沙俱下,魚龙混杂,其中不乏各种错误和不健康的内容,它们极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的敌对分子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舆论渗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不可忽视。
3结束语
总之,要信心百倍地迎接信息网络的挑战,以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渠道开展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占领网络这一文化阵地,争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盛.浅谈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高校教育,2010.
[2]韩秀华.浅议高职学生政治思想法纪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