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委员的农情

2012-04-20 01:44
民生周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明光政协委员三农

□ 本刊记者 陈 晓

“三农”委员的农情

□ 本刊记者 陈 晓

冯明光(左)和谢德体(右)两位委员在两会驻地。图/陈晓

3月4日,北京国际饭店二楼会议厅,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民革界别举行首次小组讨论,委员们积极发言,共进良策。无论是连任了几届的老委员,还是本届的“新”委员,都充分发言,气氛热烈。

正值会议间隙,两位委员在会场外开始了热烈的交谈,他们自然熟络的态度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对相互熟悉的老朋友。

冯明光,1957年出生,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2006年7月,任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这位早年留学归来的昆虫学博士,从一名农业科技专家,成长为一名民主党派省级组织的领导,在多党合作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与冯明光驻足交谈的是他久违的同学,同样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现任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谢德体。在网上输入“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的搜索结果中,几乎都与农业有关。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的谢德体,10多年来共提交有关“三农”问题的提案、社情民意达数百件。

从重庆到浙江,2000公里的距离瞬间凝固在同一界别、同一小组的会议讨论中。多年的同学情谊,共同的研究领域,这两位堪称“三农”代言人的委员聚首在一起,无疑有了更多话题。

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冯明光,他的提案总是与农业分不开。

2009年,多年从事农业研究的冯明光提交《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建议》,建议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长效机制,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标准和财政扶持力度,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机制。

提案提出后,受到财政部的高度重视,有关负责人多次就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相关部署与冯明光沟通交流,对提案里诸多中肯建议给予肯定。

当年11月,财政部答复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长效机制。为此,国家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国债基本建设投资已安排18亿元专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并连续三年以20%的增长率提高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亩投资标准。

“继续适当提高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亩投资标准,力争2012年达到每亩1500元左右。同时,今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安排贴息资金将达到13.9亿元,并扩大其使用范围,放宽予以贴息的项目贷款最低额度限制。”这一系列表态,也标志着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获得可持续的财力保障。

在冯明光看来,这次提案办理过程也成为他履职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浙江,农业科技专家出身的冯明光,也一直活跃在提案办理的一线。

2010年,浙江省政协委员胡少云提出《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提案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形式,在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强化信息综合利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应加强政府引导、规范运行与管理、加强监督与宣传,努力推动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发展。

该提案甫一提出,担任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的冯明光即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责任处室参加的提案办理小组,并将提案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围绕提案办理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调研,形成调研典型材料200多份。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件,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颁布实行。

随后,冯明光带领重点提案督办小组前往浙江省农业厅,就省政协重点提案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回忆当时的情形,冯明光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而提案人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关心和关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冯明光认为,做调研、关注民生是政协委员应当履行的职责,而履职的过程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非要每个提案都得到办理才算数,其中哪怕只有一个被接受,这就是效应。”冯明光说。

委员学者面面观

作为参会五年的资深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委员每年都会提出5-6项提案,在今年“两会”上他仍将关注重点放在“耕地保护”上,共提出《重视农村耕地撂荒严重的提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提案》、《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建议》等5项提案。

谢德体说,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少,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仅有18.18亿亩,可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受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农”仍然是本次政协大会一个重要亮点,而无论是提案还是发言,都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的智慧。

在谢德体的调研中,他发现,四川省、重庆市一些乡镇农村耕地撂荒越来越严重,大春耕地撂荒面积达2%-20%,小春耕地撂荒面积高达20%-80%。他建议,应按法定程序收回撂荒耕地,并重新发包;其次,建立耕地流转机制,促进耕地有序流转;同时推广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尽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大型超市或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农业”,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在长达一年的实地调研中,谢德体还发现,以往强调耕地保护,更多的是强调耕地数量,在数量得到重视以后,耕地质量的保护更应提上历史日程。

与老同学冯明光一样,谢德体也有自己较为满意的履职体验。五年的参政议政中,谢德体最满意的是《设立农民“退休”制度》这个提案。提案提出后受到各方重视,并得到办理。目前,农村养老制度已经在全国推行,谢德体说,这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与这两位委员一样,随着参政议政经验的不断丰富,政协委员越来越愿意在公众面前畅所欲言。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公布自己的6项提案,这6项提案也都围绕一个核心——土地,而土地问题他已连续提出多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民生热点问题,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与“三农”有关。经查阅,今年政协大会收到的《关于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提案》、《关于发展“农超对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提案》、《关于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提案》、《关于对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实行零税率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综合执法的提案》、《关于制定〈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若干规定〉的提案》等近千件提案都与“三农”息息相关,并经过充分调研,具有一定深度和可操作性。

谢德体成为“三农”的著名代言人,绝非偶然。

在接受完《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后,冯明光、谢德体两位委员回到了会议大厅。下午1点40分,北京国际饭店上海厅内,民革界部分政协委员就“三农”问题共同接受了媒体集体采访,冯明光、谢德体、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凡、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以及来自安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三位副校长夏涛、蒋平安、张全国七位委员共同参加。这七位“三农”专家,研究涉及生态农业、农村金融、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农村土地等诸多领域。

无疑,“三农”仍然是本次政协大会一个重要亮点,而无论是提案还是发言,都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的智慧。

猜你喜欢
明光政协委员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WeatherConnect the dots and write. Fill in the missing letters.
增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政协委员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安徽明光方言语音研究
关于做好政协委员提案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