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廉政是打出来的

2012-04-20 07:36本刊编辑部
民生周刊 2012年34期
关键词:肃贪廉政公署反贪

零容忍:廉政是打出来的

【书 名】《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4 0年肃贪记录》

【作 者】何亮亮

【出 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日 期】2012年月7月版

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做到“逢贪必被抓”。“死刑并不能阻止贪污犯罪的发生,因为只要有高利润在,杀头的生意总会有人做;而“逢贪必被抓”则属于那种肯定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所以,反贪机构的关键是要做到对腐败“零容忍”。

某人坐出租车,与司机聊起刚刚向别人行贿的经历,结果这位司机调转车头,直接把他拉到了廉政公署。这件事发生在香港——一个被誉为“廉洁之都”的城市。

在2011年底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香港在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12位,在亚洲居次席。当年年底,香港廉政公署针对贪污容忍度进行民调,市民给出的平均分数是0.7分(10分代表最大容忍度)。这一数值,为10年来最低。

在香港廉政公署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主席施祖祥眼里,“零容忍”是一种态度:“今天你是小,慢慢大的时候你就不觉得大。贪污就是贪污,小也是贪污,大也是贪污。”廉政公署前副专员郭文纬也曾表示,无论是“大贪”还是“小贪”,“100元、10元,甚至1元都要处理。”

时间退回到40年前,这座城市却是另一番模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曾经有过非常黑暗的时代。作者何亮亮介绍,那时就连消防队救火、医生给病人急救都要给黑钱,否则消防员到场后就会按兵不动,看着大火吞噬一切;而医生则会看着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拒不施救……当时,香港警界、政界的贪污腐败状况更为严重,几乎到了无人不贪的地步,一位后来在廉署反贪风暴中被治罪的名叫韩德的香港警司曾有一段著名的供词:“贪污在香港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

为什么曾经黑暗的香港今天会如此廉政?为什么廉政程度会如此之高?为什么廉政公署使贪赃枉法者闻风丧胆?这样的一本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而翻阅这本书的时候,除了将疑问一扫而光,更多的是感概。《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肃贪记录》此书作者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何亮亮,他稳重、尖锐、犀利而又老道的主持方式相信大部分常看凤凰卫视节目的人并不陌生。而本书也有着类似风格,书中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其所侦办的多起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为经纬,全面揭示了香港廉政公署在肃贪工作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颇具参考价值。

廉政公署,简称“廉署”,英文缩写ICAC,是香港打击贪腐的权力部门。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是廉署的代名词。

《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肃贪记录》客观而详实地记载了“廉署”的相关资料。廉署的诞生,是伴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与社会的发展而建立和成长起来的。有成绩也必然有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被质疑其双重标准,比如在2004年查抄了多家报社,引起舆论的强烈批评。此外,香港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判决廉署窃听嫌疑人的电话违反基本法,也使廉署的侦查行动受到约束;2005年夏天,廉署第三把手突然辞职以及内部人员较高的流失率,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在反贪工作中,廉署多年来一直秉承的“零容忍”态度值得借鉴。书中香港廉署廉政专员汤显明说过这样一番话: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要做到“逢贪必被抓”。在他看来,死刑并不能阻止贪污犯罪的发生,因为只要有高利润在,杀头的生意总会有人做;而“逢贪必被抓”则属于那种肯定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所以,反贪机构的关键是要做到对腐败“零容忍”。

本书作者何亮亮从内地移居香港近20年,对于香港的法治及文明程度有着深刻而直接的感受。为了写作本书,他对香港廉政公署进行了多年深入持久的观察与分析,搜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资料。比如2012年香港特首曾荫权接受廉署调查事件、前香港高级警司葛柏贪污私逃案、谢霆锋顶包案背后有着怎样的周折、超级巨贪是如何销毁贪污罪证的等等……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香港是如何由乱到治、由贪腐到清明;可以了解在香港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廉政程度如此之高。

总体说来,本书以发生在香港不同时期的几十个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为讨论对象,谈廉政、聊腐败、说打黑,立场公正,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反腐纪实作品。

更 正

我刊于2012年第32期目录页刊发的《尚存农信社破产倒计时》,不慎将“尚村”表述为“尚存”,现予更正。由此给读者和受访者带来的不便和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猜你喜欢
肃贪廉政公署反贪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印尼肃贪会抓捕国会议长
反贪尖兵彭志军
乱象
警方与肃贪委大斗法印尼反贪举步维艰
香港廉政公署:反贪倡廉四十年(下)
本期导读
陷害反腐官员,印尼总警探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