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琞
“懒窑”传说
□ 金琞
边平山先生最近出版的一套系列画册,其中《人物篇》的封面是一位身披绣有精美色彩的斑斓大氅且挺胸阔步、傲然而行的翩翩士人。相逢之际,但见其高昂的下颌、修剪讲究的须髯,不禁使人为之充满自信的面容和高贵的精神所折服。
魏晋名士流行身着大肘袖袍与束长宽腰带的大管裤,坦胸露怀,以示不惧礼法束缚,追求内心充分的自由洒脱,表现出以嵇康为精神代表的文化阶层,懒于投好权贵的高雅人格。
只有无欲无求、身心松弛,才能享受到淡然、舒适的“懒洋洋”。一个“懒”字改变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习惯,宽松肆意的袍服随便地披在身上,形成了魏晋服饰“褒衣博带”、率性而为的时尚新风范。
“懒”是淡泊名利、随心而动,懒得于世俗相争,乐于内心感受的愉悦。懒散悠闲便是一种超脱,一种跨越,一种讲究,一种坚守,一种归隐。心旷神怡的安逸,便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由此升华至与天地随遇而安、随四季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世上唯有神仙懒。
野史《环宇仙列传》传说,嵇康虽以“懒”扬名,然生俗世不入俗流,学仙的向往使他对养生要求极其虔诚和挑剔,最为考究的是嵇康的饮酒酒具和服用养生药用的器皿。非无丝毫瑕疵不用,唯精品好之。
嵇康时常在当时曹魏都城洛阳城内的瓷器集市里驻足淘选,直至散市。每逢选得精品,必置于室内好生把玩,乐此不疲。
嵇康在洛阳街巷流连忘返,多有众人蜂拥围观,而远独在人群之外,却每每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秀骨清像的老者,时时穿过瓷器市场,对琳琅满目铺陈于面的瓷器一览而过,不发一言,仅微微摇头叹息。
一日,嵇康不禁尾随而去,不觉已出洛阳城外,曲径行至一山洼,几间茅屋顿现眼前,一座柴门三围竹篱,那老者停步转身迎向嵇康笑曰:“来者莫非嵇中散耶?”嵇康忙还礼道:“正是,敢问老丈尊称?”老者不答,推开柴门径直入院,嵇康随之步入,按老者示意在屋内下首跽坐,两个童子各自捧案端进酒罐和酒盏分别安放在老者和嵇康面前,一个飘出阵阵酒香的青瓷酒罐,让嵇康夺目而视,捧在手中端详。
见嵇康爱不释手,老者又唤童子端出一批越窑青瓷器皿,有熊形樽、神兽形樽、蛙形水盂,林林总总神采各异,让嵇康目不暇接,忘乎所以。老者见此,端起酒盏向嵇康敬道:“嵇中散,请饮此酒。”嵇康恍过神来,忙端起面前的酒盏回礼,酒未入口,嵇康猛然停手仔细端详手中的酒盏,只见酒液在撇口、折腰、收腹的青瓷酒盏内荡漾,泛出星星点点的清波,勾起嵇康对江南湖光山色的记忆和回想,不禁心驰神往,飘飘乎、乐不可支。
审视面前案中还有其它均山窑青质带红釉、德清窑油黑釉的各式酒具,每件均为无所闻、无所见,美不胜收的神品。嵇康伏席见礼,“望先生教我。”老者欠身还礼道:“嵇中散少礼,老夫自姓赵,不屑为得失计较繁缛礼节,淡然于世人逐利纠葛,自号懒翁。祖上几代为西汉长沙王国君制陶,为访‘南青北白’造瓷之奥妙,特居洛阳揣摩之。今已遍知通晓。不日将渡江南返。嵇中散所见之青瓷器具,乃烧制于老夫蕃县昌南之懒窑。素闻嵇中散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又多见于坊间精挑细选,知汝必为乐此趣者,故引于相会。席上所见之物系数赠与嵇中散。望勿推辞。”
嵇康大喜,拱手道谢再三。老者遂令二童子将一应器物捆扎好,担之通往洛阳城的大道,再与嵇康送别。
此后,嵇康特遣家人持重礼专程渡过长江,去往杨州部昌江南岸蕃县昌南,沿途寻访“懒翁”与“懒窑”。当地人等不解所云,无处知晓。家人几番探寻,终究不得而归。嵇康闻之,叹息良久。遂有“懒窑”佳话传说至今。
□编辑 王季璐 □美编 庞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