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严碧华
“港口教父”常德传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这些天,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格外忙,其新书《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作为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要推介内容之一登上了伦敦国际书展。
常德传在青岛港工作40多年,建树颇丰,因而有“港口教父”之称。
深色西服与浅色衬衣搭配,始终面带微笑是他留给《民生周刊》记者的第一印象。而这一形象也被巧妙地放在了其新书封面上,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自信与睿智。
常德传的故事要从44年前说起,常德传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青岛港,从最基层的一线装卸作业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征程。
对于常德传来说,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初到青岛港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仍然心情澎湃,犹如激荡的海潮一般。
不知不觉间,光阴闪过。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走向成熟,常德传从一线工人做起,先后担任机电科技术员、副科长、科长,作业区党委副书记、作业区主任。
36岁那年,他站上了主要领导岗位,担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三年之后,常德传担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从此开始了掌舵青岛港,这不但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对于青岛港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重大转折。
1988年青岛港实行局长负责制,常德传改任局长。压力自然伴随而来,与今日青岛港的繁华相比,当时的青岛港要萧条得多,码头也落后陈旧。
常德传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彼时,经过长时间调研,他开始了大刀阔虎的创新之路。
当年,常德传确立了“装卸生产主战场在港外”的经营战略和“960万平方公里都是青岛港的腹地”的大腹地观念,海向路向双向拓展市场。
这也是内陆港建设的发端。此后,多个港口纷纷效仿。
当年的创新举措,如今早已经成为港口业的普遍行为。二十年后当记者再次谈起这些,他嘴角依然是惯有的微笑,一言带过,似乎这段在常人看来传奇的往事,已经被他忘记了,因为他领导的青岛港一直在创新中不断行进。
2003年1月,青岛港务局改制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他改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对青岛港的熟悉程度,让他对港口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敏感,准确分析把握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再一次确立了青岛港的发展方向。
对应他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青岛港集装箱增长到1300万标箱,成为当今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七大港口。
多年的管理经验,最后集结成了一本书,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虽然企业家出书在当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一本书能够在国际性的书展上召开研讨会的却并不多见。
在伦敦书展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在中国主宾国新闻发布大厅召开“《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专题研讨会”,这本书所承载的“重量”可见一斑。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通过向世界推介《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解读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的国有企业的长盛之道,宣传中华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的强大生命力,让国际社会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以常德传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和以青岛港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成功管理模式。
毫无疑问,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常德传的管理智慧,而这些智慧正是源于他多年的实践经验。
2008年,常德传对“四十不惑”这四个字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年,他从大学毕业服务青岛港恰好40年。
同样在这一年年初,欧州金融危机初显。但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在隔岸观火,直到下半年,当危机像潮水一般涌过来时,才幡然警醒。
在年初时,常德传敏锐地意识到了山雨欲来的危机,事实最终验证了他的判断。2008年10月,青岛港吞吐量锐减,铝矾土下降60%、钢铁下降51.3%、化肥下降97.7%。而在全国,珠三角的企业倒闭风潮与一线城市大规模的裁员风暴此起彼伏,全国经济陷入对金融危机的恐慌之中。
一时间,企业界之中危机四起,生存成为第一要务。
早有预感的青岛港会如何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与其它企业完全不一样的是,此时的青岛港却在加快扩张步伐。概括起来,四件事,那就是拆房子(替客户)、抢市场(给自己)、涨工资(为员工)、对外扩张(赢未来)。
当时有人认为常德传是在用国家的钱和资源来“豪赌”。对于这种评价,常德传一笑置之:“我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果然,一年后,所有的质疑烟消云散,曾经被认为“胆大妄为”的常德传,赢得了所有怀疑者的尊敬。
青岛港在困境中的成绩,被冠以“逆市飞扬”的称号。
鸟瞰青岛港。
从装卸工起步的常德传深知一线工人的不易,因此他一再强调,“以人为本,不能只是句口号”。
与那些一边将“以人为本”挂在嘴边,一边毫无顾忌地挥舞裁员大斧的跨国公司不同,青岛港的人本思想被贯彻到了每一个层面。即便是在裁员潮肆虐的时候,也没有裁减一名员工,反而与所有的农民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就连“涨工资”这种特殊时期几乎没有企业敢想的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顺利实现。
常德传不只是对本公司员工照顾有加,对社会民生,常德传也一直关注着。今年“两会”期间,常德传提交了多份建议,其中重点提到公租房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
事实上,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他作为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之一。
他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对农民工、新就业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当成城市居民的一份子,应该把他们纳入到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放范畴和服务对象,在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时予以充分考虑和政策倾斜。从源头上提高公租房的设计水平和居住品质,对公租房统一设计,从建设到材料使用统一公开招标、定价、公示,接受全面监督,确保公租房的建设质量和居住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公租房的后续管理,确保房屋维护及周边环境等物业管理齐全,保证承租人的居住的安全、舒心。
“加强公租房使用的管理,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确保优先排序合理;强化对承租人的动态监管,确保让更需要的人住上房子。”常德传说。
其实在呼吁的同时,在集团内部常德传早就尽可能去解决这些问题。青岛港目前目前有民工9000多人,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他们与正式职工“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一样评职称,一样拿大奖”,这些青岛港“民工”中有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2700多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俨然是港口发展的主力军。
在青岛港,农民工同样可以评职称。青岛港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迄今为止已召开了七届。在第六届科技大会上,青岛港专门出台了面向农民工在内的“一个激励机制”、加强“三支队伍”(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建设与管理的“三个决定”以及实施细则,让学习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民工晋升技术等级。同时,从2010年开始,从农民工装卸工人中选拔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使农民工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评职称,开创了全国企业的先河。
“我始终认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责任,不单纯是领着员工干活,还要考虑员工的前途、命运,要对员工家庭负责。”在采访中,他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