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报刊亭何需一刀切

2012-04-19 09:14郑福汉
民生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报刊亭扬州经营者

整治报刊亭何需一刀切

郑福汉

媒体评论员

城市管理者没有充分关照到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与生活习惯,整齐划一地对城市进行“整容”,一刀切地拆除报刊亭,引起质疑与反对是必然的。

街头林立的报刊亭,无疑是群众购买报刊、书籍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在河南郑州,市民想在楼下的报刊亭买本杂志,买份报纸,或许很困难了。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却似乎有人专门叫板。郑州市街头500多个报刊亭正被陆续拆除。此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整治报刊亭的理由看似很充分——还道于民。由于历史原因,郑州市原有的报刊亭大多位于人行道上,有些甚至占压盲道,影响行人特别是残障人士通行;有些处于十字路口,遮挡行车视线,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但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却并非报刊亭经营者之错。据郑州媒体报道,书报亭兴办初期,公安、电信、邮政、市政等部门纷纷在街头设置书报亭,最初这些部门把书报亭交给自己的职工、家属经营,后来出现租卖转让。多年来,书报亭的业主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些亭子到底属于个人还是单位,谁也说不清楚。

正因为处理十分复杂,一刀切地处理与整治报刊亭并不容易。其实,全面拆除书报亭遭遇的阻力固然有来自承包者的利益诉求,但报刊亭自身承载的文化功能与市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城市管理者没有充分关照到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与生活习惯,整齐划一地对城市进行“整容”,一刀切地拆除报刊亭,引起质疑与反对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城市过去兴建的报刊亭对于市容市貌及城市交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负面影响,但许多城市在应对与处理这一问题时的做法,颇值得人们思考与玩味。

2010年,南京市曾计划大规模一刀切拆除报刊亭,经媒体报道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召集了相关部门的人员开会,专题研究书报亭问题,最终出台了南京对书报亭整治出新的五条政策,明确表态:南京街巷允许设置书报亭,在总量不减少前提下,对占道经营的予以移位。同时,在整治过程中,与书报亭主进行充分沟通,听取意见。对不愿经营的,予以赎买收回。如亭主生活有困难的,政府部门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此举不仅赢得了报刊亭经营者的一致拥护,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与支持。

而扬州的做法也可谓别具一格。2010年底,江苏省扬州市政府把书报亭整治列为街景美化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精致扬州”的城市形象代表。扬州市相关部门承担了从亭型设计、制作招标到新亭置换等一系列工作。为化解矛盾,扬州市组织人员深入每个书报亭开展宣传工作,争取亭主的理解和支持,并投入资金对书报亭进行改造。不久,262座经济实用、造型别致、凸显扬州风韵的新式书报亭被布放在市区街头,融入浓厚扬州地方特色的邮政书报亭与古城扬州交相辉映,成为扬州古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过:“泼洗澡水,不能把小孩也泼掉”。对于报刊亭的管理当然必不可少,但问题在于,管理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刀切”式地全部拆除?从现实来看,“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和措施无疑将造成一种三输局面。一是会给市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二是影响和冲击了经营者的生活。三是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也将耗费不菲的公共资金。这样的决策,无论如何都难以称得上足够理性与智慧。

事实上,对于报刊亭的管理与整治,只要多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听听市民的意见,多向其他取得成功经验的城市学习、借鉴,是完全可以避免一刀切引来的不利后果和由此产生的不良观感与社会反响。

猜你喜欢
报刊亭扬州经营者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孤独的报刊亭
Es la mente la que hace el cuerpo
《经营者》征稿启事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设计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